本报讯(记者杜玲 通讯员原军营)我市采取多项举措,做好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申请劳动能力鉴定507人,实际参加467人,其中13人未达到伤残等级标准。
劳动能力鉴定是对职工伤病程度进行医学评价的技术行为,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抽调有资质的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在指定医疗机构组织进行。目前,我市开展的劳动能力鉴定种类主要有工伤职工伤残等级鉴定、伤病因果关系鉴定、旧伤复发鉴定、辅助器具配置鉴定、延长停工留薪期鉴定,工伤职工、离休干部护理依赖程度鉴定,职工遗属、职工因病劳动功能障碍程度鉴定等。
为保证劳动能力鉴定的公平公正,市人社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鉴定前从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专家信息对外保密,鉴定医院临时指定。二是鉴定现场全场封闭,除了鉴定专家、工作人员、鉴定对象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鉴定现场,个别伤病特别严重的人可以由一名陪护人员进入现场。同时,为了切断鉴定现场与外界的通信联系,在鉴定现场设置手机信号屏蔽仪,确保鉴定工作不受干扰。三是密封鉴定材料。对一些重要的鉴定,如职工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除了抽取外地专家进行鉴定外,还将鉴定对象的鉴定材料进行密封,专家组在讨论鉴定结论时仅能看到现场查体情况记录,而看不到鉴定对象的基本信息。四是现场查体和讨论结论由专家和专家组独立进行,工作人员严禁进入专家诊室和讨论现场,有特殊情况需要沟通的,必须有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在场。五是全程有纪检监察人员和相关部门人员监督,及时对整个鉴定工作中的舞弊行为和违纪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理。六是鉴定对象如果对鉴定结果有异议,可以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申请再次鉴定,再次鉴定结果为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