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耿全昌 李小慧
“顶烈日,田间跑,驻村干部真辛劳;修电箱,换管道,为民办事真周到;出水大,用电少,不为浇地再争吵。‘联村驻户’为民生,竹园群众喜眉梢。”近日,孟州市会昌街道竹园村群众把这首打油诗工工整整地写在大红纸上,贴在了会昌街道财税所的墙上。
今年年初以来,孟州市深入开展了“包村联企驻户”活动,实行部门包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三包”工作法,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该市会昌街道财税所分包竹园村的干部发现个别群众爱护公物意识淡薄,特别是在农机作业和个体灌溉过程中,图省事、争便利,使部分农田基础设施遭到损坏,每逢抗旱浇水时,井水跑漏、电箱线耗问题严重,造成电费高、速度慢、误农时,广大群众心急如焚,经常发生矛盾。为此,会昌街道财税所包村干部协助该村开展了爱护农田基础设施思想教育活动,制定了奖惩办法,并将此要求写进了村规民约。同时,乡、村、组三级协调资金5万元,对现有46眼机井的水泵、地埋管、出水口、电表箱等进行了检修更新。
竹园村党支部书记李万令算了一笔账:过去每浇一亩地耗电30千瓦时,现在仅用10千瓦时;过去全村普浇一遍水至少需要1个月,现在10天之内全部浇完。望着遍地的玉米新芽,村民们高兴地说:“今后再也不用为抗旱保苗发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