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教育·职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快乐生活 健康成长
德育创新 育人为本
阅读将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
平光幼教中心打造书香校园
“新三好”促进教学共同成长
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学生减压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德育创新 育人为本
—— 市道清中学创新德育工作纪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张 冬

  创新,是市道清中学德育教育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市道清中学德育工作践行“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努力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总结新经验,在取得实效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育是心与心的交流

  “孩子,我就是被你打碎的那个玻璃镜框。我刚刚被挂上一个多小时,你就把青春成长的怨气发泄在了我的身上。虽然我很忧伤,但是我还是禁不住想问:我的碎片伤到你了吗?”

  这是该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意外事件,起因是该校在建设校园文化中,刚刚在走廊上安装好的一块精美的玻璃框剪纸图案被学生打破了。

  为此,该校党支部书记刘建中要求不能走批评、苛责的老路子,德育工作要以情暖心、有所创新,于是一篇《孩子,我伤着你了吗?》的文章张贴在破碎的玻璃框旁边。这篇文章引发了全校师生的大讨论,以情代罚的做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讨论,该校的学风有了很大改变,破坏教学设施的现象少了,主动爱护公物的多了;随意抛撒果皮纸屑的少了,主动弯腰捡拾废弃包装袋的多了。

  德育是推己及人的潜移默化

  “七一班,我们共同的家,在这里,有真挚的友谊;在这里,有真切的关爱;在这里,有谆谆的教诲。我爱我的家,因为这是爱的家园;我爱我的家,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这是市道清中学举办的“相亲相爱一家人”诗歌朗诵会上一位学生朗诵的诗。

  从2011年3月份开始,该校就把营造班级“家”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使整个校园文化建设贯穿爱家、爱校、爱家乡、爱祖国这个主线,对学生精神的构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该校德育处发出倡议书,动员全校学生群策群力,动手动脑布置自己的“家”。班主任组织学生征集励志名言,统一悬挂家庭公约;学校给各班统一配置图书储物柜,固定温馨园地展板,并将老师寄语、全家福、师生生日祝福等充实进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同学们尽量废物利用,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出主意、想办法,一起找材料设计制作,在美化教室的同时,老师和学生的心紧紧系在了一起。

  德育是千张奖状暖人心的激励

  “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刘建中说。

  该校每学期给学生颁发近1000张奖状进行表彰和鼓励,旨在培养学生自信、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在奖项的设置上,有德行进步奖、德育好少年奖、乐于助人奖、班级奉献奖等。该校学生李芷萱在《班级日记》中写道:“我得到的奖品虽然不贵重,但我很自豪。一张奖状、小小的奖品一下子让我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努力争先的劲头。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奋斗吧!相信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成功离我们并不远。”像李芷萱一样,该校的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和肯定。

  “现实中,我们的孩子被奖励的太少而不是太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拿到奖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争取将学生得到奖状的信念转化为发自内心的上进动力。”刘建中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