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与土生土长的村官相比,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取长补短,更要扬长避短,凡事勤思索、多研究如何发挥出大学生的优势,这是大学生扎根基层、给村子注入活力的切入点。
远教站点成为村民第二个家
入村之初,村民们觉得我戴个眼镜、白白净净,两手不粘土,能干得了什么。面对质疑,我开始思索,如何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心里?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老支书分配给我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
以前我在的村远教终端站点疏于管理,设施简陋,课程陈旧。我更换新桌椅、窗帘,更新课程。在党员群众来观看节目前,我每次都要花1个多小时,打扫卫生,烧好开水,努力营造出“家”的感觉。平时我也邀请村里老人来下棋,给留守儿童补课,把远教站点打造成了村民们“有事没事过来坐坐”的第二个家。就靠这一点,我叩开了党员群众的心门。
两年后,我赢得的不仅是感情上的认同,还有能力上的肯定。2011年5月,村里召开党支部换届选举大会,我全票当选为村新一届党支部书记。
村里人都知道我手上有个“宝”
新的职务代表新的职责。以前是村支书助理,现在是村两委会主干,怎样才能开拓工作新局面?对每一项工作,我先看看别的村怎么办,再问问党员群众该怎么办,然后再想想我要怎么干,努力使工作有所创新,成效达到最大化。
以今年的三夏工作为例,在抓好麦收机械的协调,秸秆禁烧的宣传、监督等环节的同时,我想创新工作思路。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远程教育配备的智能手机,“党教助手”软件上“农业资讯”、“供求信息”等栏目倒是大有文章可做。
我首先将村民的电话号码统计一遍,添加为飞信好友,然后结合“党教助手”给村民列出一张三夏“菜单”:第一,将平台上的天气预报、市场供求等信息,早、晚各一次转发到飞信好友手机上;第二,利用即拍即传功能,把拍下来的作物信息传到供求栏里,农机出现的问题拍下来传给农机专家,寻求解决办法;第三,联系镇农机站,把我们村附近销售化肥、农药的商店信息,发到农户手上。现在村里人都知道我手上有个“宝”,天气预报比电视的早,推荐的农药化肥比广告的好。 文树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