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6月17日,贵州省修文县久长镇新民村的村支两委办公楼异常热闹,当地附近3个村的60多名留守儿童欢聚在新开设的留守儿童微机室里,学习微机操作技能,通过QQ视频与出门在外工作的父母聊天,留守儿童微机室充满了欢声笑语。
【微博热议】
荆楚网:许多地方都比较重视物质方面的投资建设,以起到发展经济的作用。其实村民的精神建设也需要大力投资,譬如建“绿色网吧”,既为当地留守儿童建设一个温馨快乐的精神之家,也为村里同外界的联系提供了快捷平台,使大人孩子都很满意,这样的创造性帮扶工作可谓办到群众心坎上了,也是民心工程。
南方都市报:“绿色网吧”之所以是“绿色”的,就在于网吧不仅免费向留守儿童开放,属于公益性,同时还请来专业技术人员教授孩子电脑知识,并安装绿色环保系统,对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网站和各种不良网络信息进行屏蔽和过滤,确保了互联网环境的安全、纯净。在色情网站和垃圾信息漫天飞的网络世界里,“绿色网吧”的出现无疑让人向往,孩子们既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与父母聊天,感受亲情的慰藉,还由于周边村子留守儿童的聚集,让孩子们欢聚一堂,感受友情的熏陶,对于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梁江涛:新民村为留守儿童们建起了“绿色网吧”,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为他们建起了一个温馨快乐的“精神之家”。这的确是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但笔者认为,要将“绿色网吧”坚持到底并推广到其他地方,还需制度的接力。
建“绿色网吧”不是只让孩子有个玩耍的地方,还要有技术人员的日常维护、电脑老师的指导等,这些“软件”的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些都需要村里“当家人”的高度重视和倾情投入,如果换了个村支书,是不是还能将这样的好事一直办下去呢?
因此,不通过制度解决机制和经费的问题,仅靠因人而异的温情出手,“绿色网吧”很可能会成为关注留守儿童的一个“应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