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鹏) 当下,国内纺织品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生产经营每况愈下,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然而记者日前在焦作市海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的是一幅火热的生产画面,所有生产线实现了满负荷生产。据悉,今年前五个月,海华纺织共生产棉纱1.5万吨,产销率达98%以上,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海华纺织是如何取得这么好的业绩?海华纺织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冯翠平非常自信告诉记者:抓质量、重诚信、拓市场。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海华纺织自成立之初便牢固树立质量为本的生产理念,制订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建立了责任倒查追究机制。正因如此,海华纺织一款主导产品达到了乌斯特国际公报5%的水平,同时公司也先后获得“省纺织十强企业”、“省高成长性民营企业”、“河南省民营百强企业”、“中国棉纺织行业500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在一系列荣誉的背后,不仅浸透着海华人的辛勤汗水,也镌刻着海华纺织重诚守信的企业道德。在海华纺织的生产厂区,有一块“质量警示碑”,时刻提醒着海华人。2005年10月,企业因一批棉纱有粗节问题,客户退货,造成海华纺织损失20多万元。海华纺织董事长曹俊海毅然决定,召开“重树海华品牌誓师大会”,并带领全体员工将这批货焚之一炬,并在生产区立下“质量警示碑”。同时,海华纺织对卖出去的产品,只要是存在质量问题,不论价值多少,都给予补偿,此举在广大客户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在稳定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海华纺织还不断拓宽市场渠道。海华纺织自1996年开始就直接到纺织服装出口基地设立办事处,实现“零距离”销售,加之重质量、搞特色、创品牌和真诚服务,使海华纺织的产品拥有了上海、青岛、无锡、深圳等十大销售市场。今年,海华纺织又新建了福建石狮和浙江绍兴两个办事处。此外,海华纺织还于雅戈尔等国内知名企业实现了无缝对接,进一步拓宽了市场销售渠道。
本报讯 (记者杜笠) 位于新区的焦作市迈科冶金机械有限公司,从3年前我市一家在同行业中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到如今每年的产值利税以近100%的速度增长,连续3年纳税在高新区名列三甲。这其中,技术创新可谓功不可没。
迈科冶金公司是一家生产烧结、球团、高炉、环保脱硫、选矿五大系列冶金机械成套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迈科冶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了大跨度发展,先后获得了省级技术创新荣誉称号。2007年,迈科冶金成立工程技术中心后,努力通过技术创新为企业打造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迈科冶金自主创新研发的带式焙烧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为赤铁矿的冶炼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用脱硫环保项目迎合国内需求,为节能减排等环保设备的开发开辟一片全新领域。这一系列的发展蓝图,将每年为迈科冶金提高销售收入近5亿元,创造利税6000万元,可有效地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好的产品需要有创新思维的技术团队来支持。在技术人员的建设培训上,迈科冶金逐年加大技术投入,技术中心现有员工119人,其中管理人员7名,占6%;专业技人员112名,占94%。现年55岁的成装车间班长吴银堂是公司的先进标兵、技术能手、劳动模范,被大家称为“牛人”,经他带过的徒弟每年都在公司举办的技术比赛中取得佳绩。“我学到的知识,会毫无保留的教给徒弟们,人才培养就是要从日常的生产中,潜移默化的教给徒弟们知识,这样掌握的技术才熟练。”吴银堂如是说。
此外,迈科冶金总资产达1135万元的企业技术中心,其中有150平方米的培训中心,购买了总价值为806万元的仪器,与鞍山冶金设计研究院、长沙冶金设计院、河南省冶金规划设计院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常年选派技术人员在河南冶金规划设计院交流、学习。
据了解,今年3月2日,迈科冶金企业技术中心申请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力求用创新产品和先进技术为主力,站在更高的平台谋划更远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