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婧 通讯员李国伟) 以云台山闻名全国的修武县,因先行探索县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造公益卫生品牌,在全国医改界引发关注。6月19日,在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电视电话会议上,修武县委书记王建修作为全国300余个试点县的唯一代表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涵盖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这一改革涉及多层次利益调整,触及深层次矛盾,实施难度较大。财政并不算雄厚的修武县何以一马当先、一枝独秀?
早改早主动,群众早受益,民生投入决不含糊!秉承这样的原则,修武县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改造了9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了236个标准化卫生室。
为有效解决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涉及的经费补偿、人事分配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该县成立了专项改革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牵头抓医改,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解决医改涉及的问题。为保证财政投入,该县在去年投入12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预算列支2000万元投入医改,主要用于药品零差率销售造成的政策性亏损补助、补偿离退休人员费用、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训、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等。
为打牢医改基础,该县着力整合医疗资源,以打造一流的就医环境为重点,筹措资金1.3亿元,新建和迁建了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将4家县级公立医院整合为3家 ,对人员、科室进行了优化组合,合理确定每家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同时,该县还根据服务人口规模,将县级公立医院的床位数由318张增加到648张,人员编制由307人增加到781人,满足了医院发展需要和群众就医需求。
突破医改难点,机制建立是关键。围绕打破以药补医机制,该县重点推行了基本药物制度、人事分配制度和服务定价机制三方面的改革。
去年9月,该县3家县级公立医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截至目前,该县已零差率销售药品2300多万元,群众直接受益380万元。目前,该县的所有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
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该县坚持“一保两变三倾斜”,即保证医务人员基本工资待遇;实行全员聘用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考核处方量为考核门诊人数、住院人数、病床使用率、出勤率和群众满意率;向临床一线倾斜、向重点岗位倾斜、向技术业务骨干倾斜,合理拉开档次,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与医改的积极性。
在服务定价机制改革方面,为了充分体现诊疗、护理、手术等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该县合理提高了部分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将门诊诊查费每人次上调了3元、住院诊查费每人次上调了14元、护理费每人次上调了7元、床位费每床日上调了6元,调整后的费用纳入医保、新农合支付范围,不增加患者实际就医负担。
针对群众住院治疗费用筹措难的问题,今年3月份,该县在全市县级公立医院首家推行“先住院后结算”医疗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已有2100余名患者享受到了“先住院后结算”带来的方便,占总住院患者的90%。
方便患者,惠及群众。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该县通过试点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群众看病就医平均负担下降30%,群众到县外住院就医的比率由32%下降到15%。
与此同时,该县每千人拥有床位数提高到3.2%。,每千人医疗技术人员数提高到4.4%。,县级公立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超过30%,医生的平均收入水平提高35%,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率在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