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纷纷落户,产业集聚渐成规模,工业强镇基础坚实;粮食高产整乡推进,连续五年创新纪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民生改善成效显著。
近年来,修武县郇封镇强力实施“1234工程”,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已成为修武经济发展主战场。2011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1.2亿元,同比增长14%;财政收入完成1026.9万元,同比增长48%;人均纯收入达到8483元,同比增长14.6%。先后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市平安建设工作优秀乡镇”、“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修武县目标管理一等奖”、“好班子”等省、市、县级荣誉64项。
何为“1234工程”?“1”就是五年再造一个新郇封,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一番,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2”就是大力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两大战略。实施工业兴镇战略,增加税收和就业岗位,为实现五年经济翻一番提供保障;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实现人口集中,社会资源优化使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3”就是充分发挥交通便利、宁城新区建设、产业集聚区和焦作电厂地处该镇三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自身持续快速发展。“4”就是坚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动摇、坚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关注改善民生不动摇、坚持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动摇,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2011年,该镇党委、镇政府站在服务全县大局的高度,举全镇之力,加大协调力度,保证市县重点工程项目积极稳妥推进。总投资52亿元的焦作电厂迁建工程已于2月份启动,一期700亩占地协调工作已结束。总投资20亿元的华芳棉纺纱锭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6月份正式投产。海汇皮业公司总投资1.2亿元的羊毛皮及羊剪绒制品项目围墙及厂区道路已建成。宁城新区建设及产业集聚区扩张规划16条道路,其中10条涉及该镇,除万善路、茱萸路尚未启动外,其余8条道路占地协调和附着物清理工作已基本结束。焦郑轻轨占地协调、附着物清理及农户拆迁工作均已结束,工程进展顺利。中能公司、中裕公司和洛安线三条天然气管道工程共涉及临时占地600余亩,已全部竣工。
经济发展步伐迅速加快
依托城南工业集聚区地处该镇的优势,采取驻外招商、以商招商、能人招商等形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11年,该镇新上项目12个,合同引进资金20.46亿元,已到位资金8.15亿元。先后引进焦作亿祥置业有限公司投资7.5亿元的亿祥·世纪城邦城市综合体项目;河南维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苗圃生态园项目;河南苏尼特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的工业及民用净水设备项目;河南恒达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投资6800万元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河南宏源冷暖设备有限公司投资6500万元的中央空调生产线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引进将辐射带动运输、餐饮、商贸、机械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持续发展产业链条,为实现工业强镇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完成粮食高产整体推进乡镇建设工作任务。该镇6.5万亩连片示范方小麦单产达到671.6公斤,创5万亩以上连片小麦单产的最高纪录。投入资金460万元,完成涉及该镇10个村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和5000亩田间工程项目。完成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镇共植树24万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其中京里村一次性流转土地880亩,高标准建设苗圃基地。
民生事业深得民心
该镇党委、镇政府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务实为民的执政理念,狠抓惠民实事,全镇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在道路建设方面:先后争取上级资金860万元,完成五老路(大位村—郇封—东常村—武陟界)5500米的拓宽改造工程;五老路东常村路桥和葛常路常庄桥改造工程。在教学环境改善方面,先后投入资金550万元,完成陈村小学续建、小文案小学危房改造、葛庄小学教学楼和郇封镇少年文化宫建设工程。在文化事业方面,投入资金40万元,开展以“红+绿”为主题的万名妇女健身行活动,成功举办郇封镇首届“红加绿”妇女健身大赛,通过唱红歌、跳红舞,宣扬热爱生命、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新农村、新风尚;投入资金50万元,完成镇文化站和东常村、葛庄、李庄、二十里铺等21个村的文化书屋建设任务。在惠民实事方面,完成11个村的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确保全镇群众吃上放心水。投资60万元完成亮化工程,新安装2000余盏路灯。落实惠农补贴资金1350万元;落实扶贫资金27万元,改造农户危房20户,修建扶贫道路700米。
市委书记路国贤等市领导到郇封镇检查三夏生产。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