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科学发展新跨越
谱写富民强镇新篇章
武陟县木城镇原名木栾店,位于武陟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镇总面积6.5平方公里,辖5个村街3个居委会,农业人口6500人,非农业人口1300人。管辖木城、兴华、城镇3个公安派出所,辖区总人口5.6万人。木城镇商业、餐饮服务、零售业发达,外埠素有“只知木栾店,不知武陟县”之说。截至2011年年底,辖区内个体工商户3200余家,从业人员15000余人,年上缴税金900余万元。
该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省环境优美小城镇。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该镇坚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政增收、服务基层”战略思想不动摇,按照“商业兴镇、文化强镇、娱乐活镇、人居繁镇、工业富镇”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11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2.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6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50元,位居全县前列。
木城镇党委书记 王晓洋
木城镇镇长 高艳红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在发展中前进,在持续中发展。该镇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富民强镇的奋斗目标,不断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在商业、文化、餐饮娱乐、教育上下工夫,使全镇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商业上:兴建了胖发祥生活广场、龙凤金街、博大购物广场、浙江商贸城、春天服饰广场、新春时代、和平集贸市场、和平家具城;在文化上:投资40万元建成了木城镇文化站,各村街也按照要求建成了文化大院和农村书屋,成为辖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餐饮娱乐上:建成了木栾大酒店、新和平大酒店、新川味、百宴拉面等知名酒店;在教育上:投资800万元对一小、二小教学楼进行改造,投资500万元兴建了育新学校多媒体教学楼,对现有的中小学校进行修缮,和平、建设、胜利、北街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知名度不断提高,人数扩大到近2万人,兴华、和平两个幼儿园被评为省级示范幼儿园。五年来,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66.7亿元,年均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2.5亿元,年均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共完成9987万元,年均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50元,年均增长12.7%。2008年至2011年,该镇连续四年荣获“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称号。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五年来,木城镇坚持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中心,共完成投资41.5亿元,新上项目132个,其中亿元项目1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78个。众鑫工贸、百灵微生物复合肥、绿之泉茶饮料、兴华建材市场、龙凤金街、九龙山庄、木栾大酒店、胖发祥生活广场、博大购物广场等一大批项目相继投入运营。该镇承建的产业集聚区二期工程1号楼总投资650万元,于2010年5月15日正式建成,交付使用。2012年,该镇将重点抓好在建的3个亿元项目和5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搞好第二批项目集中奠基服务,力促投资2.1亿元的智本商业中心项目顺利奠基。同时,紧紧围绕社区建设、文化旅游、三产等方面,积极谋划、筛选一批重大项目。该镇做好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作,建设一批高档次的楼宇,打造全市一流社区;积极发展文化旅游,着手开展“两街一阁”的启动工作,搞好前期调查、走访、招商等工作;抓好大商场、大品牌的引进工作,吸引丹尼斯超市、上海亚富欧、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等名牌商场落户木城。
突出“人居繁镇”理念,搞好新型社区建设。木城镇按照“人居繁镇”的思想理念,紧紧抓住区域优势和发展契机,大力发展居民住宅小区,不断膨胀城市人口,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该镇共投资12亿元,先后建成了富享花园、鸿城世纪广场、君悦豪庭、龙凤金街、都市锦园、都市阳光小区、兴华园小区、红旗一区、红旗二区、朝阳苑小区、开元小区等20个标准化小区,共有2.5万余人在小区居住。2012年,镇党委、镇政府按照县委的重点部署,确定建设街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聘请西安华宇建筑设计院对武陟县集贸市场以西、县政府以东的110亩土地作为一期工程进行规划设计,计划投资5亿元,新建楼盘11幢,高28层,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1400余户6000余人。社区内规划了老年活动中心、卫生院等配套设施。
健全卫生长效机制,打造生态宜居木城。该镇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和平街、建设街采取代收卫生费的办法,委托环卫部门进行清理。北街、胜利、西街采取聘请保洁员的办法,由街委统一发放工资,对垃圾进行日产日清。通过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创新健全了比较完善的环境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真正使广大城区居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特别是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活动中,该镇投资350万元,对辖区村街小区进行集中治理,重点对君悦豪庭、富享花园、吉祥小区、乐园小区、开元小区等10个小区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对东大街进行了改造,建成了沁河公园,新建公厕4个,修建新城区道路8公里。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该镇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县城验收,北街、胜利街被评为省级卫生村,该镇也被评为焦作市卫生乡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民生质量持续改善。该镇先后筹资40余万元建成木城镇文化站和建设居委办公楼;积极开展医疗保险,使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9.6%,位居全县第一,新办理城镇居民医保1800口人,有效解决了辖区群众看病难问题;积极办理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镇参保居民达3933人;对156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开展了扶助奖励,办理独生子女保险3000元,减免水费3000元,发放保健费8000元;积极开展温暖工程,新建倒房2户,补助3.4万元;为“4050”人员提供就业岗位45个,为下岗职工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320个。积极为民办实事,协调帮助原镇办企业职工办理养老保险120人;筹资80万元对朝阳二路西段颐园三巷、四巷以及县文化路繁荣一巷、二巷、三巷的路面进行重新整修;筹资40余万元整修了花店街道路和排水沟,解决了广大群众反映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积极推进民主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平安之星”创建活动,积极构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打造平安和谐木城,群众安全感指数明显提升;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开展了“化纠纷、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坚持领导带班值班制度,认真排查不安定因素,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顺利解决了原镇办企业职工要求办理养老险、因雪灾造成企业商场大棚倒塌、木城二小北侧道路低洼积水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维护了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实行销号管理,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该镇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刑事案件和赴县以上集体上访,多次被市、县评为AAA级平安乡镇、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该镇建设街于2010年12月被国家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