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当年,《焦作日报》复刊之时,仅有30余人,办公、印刷、发行“借水行舟”。
百废待兴之时,市委、市政府倾力扶持,《焦作日报》得以植根。
不当包袱!早压担子早成才!
在财政吃紧、收不抵支的上世纪80年代末,善思、求新、敢变的焦作报人,为政府财政分忧,将自己“逼”上发展之路。
发展市场,锻炼队伍,体制之变激发潜能。
百业俱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焦作日报实现了从单一媒体到报、网、台综合传媒的跨越。
抚今追昔,探寻焦作日报的发展脉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焦作人民的鼓励、社会各界的关心给了焦作报人求新、求变的勇气。
风雨兼程,一手抓报纸质量,一手抓经营管理,焦作报人在挑战中成长,共同缔造焦作日报今日的精彩。
继续前行!
《焦作日报》55周年的风雨兼程,只是前进历程中的一段存档,作为对今天的最好纪念。
本报记者 刘 婧
沉寂21年后,《焦作日报》站到了焦作报业发展的历史拐点。
“焦作迫切需要一张报纸,为焦作的改革开放大局鼓与呼。”1982年,中共焦作市委作出了恢复出版《焦作日报》的决定。
同年年底,市委成立《焦作日报》复刊筹备组,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相关负责人组成,《焦作日报》复刊集结号就此吹响。
时光追溯到1983年年初。
没有办报地点。没有编辑。没有记者。
百废待兴。市委将市委办公楼五楼的8间小屋暂借给焦作日报社。
办报,人是关键。到哪里找办报的人才?
寻找散落各部门的老报人。
华秋娴、周正和、籍启华、皇甫其棠,4位老报人在上世纪50年代《焦作日报》创刊时就将青春与才华献给了焦作新生的新闻事业。接到调令,他们马上赶来报到,重抖精神,走上了采编岗位。
远远不够。从市直机关调来一部分,还缺!怎么办?
在市委宣传部的提议下,筹备组把目光转向了我市各厂矿企业宣传科,一批有激情、喜欢写作的宣传干事被吸纳到了焦作日报社。
四方选调,历时60余天,《焦作日报》复刊前终于到位30多人,这也被视为当时焦作市最豪华的新闻宣传阵容。
市委任命秦绪常任副总编辑,主持工作。结合焦作实际,比照河南日报社,刚刚成立的焦作日报社内部设置一室、三大部,分别为总编室、工交部、政文部和副刊部。
报纸怎么办?稿件怎样写?版面如何画?“30多人中只有几位参与过办报,要在短时间内向世人捧出一份《焦作日报》实属不易。”经历复刊岁月的老报人郭平治坦言。他从部队转业后,在企业从事宣传工作,平日里只是写写简报和宣传信息,从未真正写过新闻稿。
几乎都没有写过新闻稿件,更不用说编版。报纸怎么办?
马上兵分两路,一路到先期复刊的洛阳日报、郑州晚报、开封日报参观学习;一路留守焦作,整顿内务,联系报纸印刷事宜,做好一切服务办报准备工作。
《焦作日报》复刊的艰苦岁月,给每一位亲身经历者留下深藏心底的报缘。
1983年3月23日清晨,一支平均年龄32岁的23人采编队伍,登上了开往洛阳的火车。
洛阳日报社对《焦作日报》复刊给予了极大支持,根据焦作日报社的需求,安排报社管理层及总编室、工交部、时政部主力采编人员与焦作日报社派出的学习人员按部门进行对接。
那是一段不同寻常的印痕。“新鲜!新鲜!还是新鲜!没有办报经历,兄弟单位的同行们说的每一句有关采编的话,对我们来说都很新鲜。”郭平治等一批刚刚走上采编岗位的焦作报人,都是问得多、听得多、记得多。因为,往往一个回答,就让大家如获至宝。
怎样采访?怎么写稿?如何编稿?又怎样画版?8个小时,焦作日报社复刊时的第一批采编人员在洛阳日报社,完成了复刊前的第一次“采访”学习任务。
“白天学习,晚上回到旅馆整理资料、开碰头会,当时《洛阳日报》已复刊两年,有了一定的读者群,报纸的采编、出版有一套较好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我们羡慕极了。”老报人华秋娴回忆当年,言语激动。
从洛阳日报到郑州晚报,再到开封日报,5天的紧张学习,越问越多,越问越细,从凡闻必记到重点摘要,从如何写稿、如何编稿到怎么写好、怎样编好。短短5天,在采编人员的提问和关注点上,大家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收获颇丰。
3月28日,学习归来,采编人员与焦作日报社全体报人要打硬仗,确保《焦作日报》5月1日试刊成功。
选题、采访、成稿、编稿、设计版面,几位老新闻工作者带领二十几个年轻人,边干、边教、边学,夜以继日。
《焦作日报》试刊号出版!
1983年5月1日,停刊22年的《焦作日报》涅槃重生,回到了焦作人民的面前。铅印四开四版,报头由时任焦作市委副书记南嘉禾同志题写。
“《焦作日报》是市委机关报,是党的重要宣传工具,是人民的喉舌……由于各方面条件尚不完备,报纸暂时只是试刊,请广大读者给以大力支持,积极为报纸撰写稿件,并对如何办好报纸提出批评、建议,以便不断改进提高,把报纸办得更好!”朴素的试刊词,表达了《焦作日报》复刊时第一代报人的办报理念。
带着淡淡墨香,《焦作日报》在怀川大地吹起一股劲风。
1983年10月,《焦作日报》改为周六刊。1984年1月1日,《焦作日报》正式复刊,为四开四版,周六刊,邮局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