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版:焦作日报创刊55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大锅饭”到绩效考核
两个“过亿”目标夯实报业集团之基
焦作日报大事记④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大锅饭”到绩效考核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考评部评委们在点评当天的报纸。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本报记者 刘 婧

  财政开支。

  没有考核,没有奖金。

  当然,干好干坏都影响不到工资。

  自1983年《焦作日报》复刊起,近10年时间,焦作日报社都是“大锅饭”养人。

  问题肯定不少。

  一次,市委召开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报社派一名政文部记者到会采访。会后,这名记者没有及时写稿,也没有与编辑部沟通,而是直接回家休息,打算第二天写稿。

  次日,当市委主要领导发现《焦作日报》没有刊登这次会议的重要新闻时,立即对《焦作日报》提出了严厉批评。

  之所以严厉,这与《焦作日报》在那个年代的特殊作用是分不开的。

  上世纪80年代,没有网络,焦作新一轮的交通建设才刚刚起步。

  市委、市政府凭借《焦作日报》,把重要决策部署传达到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厂矿企业班组和农村、城区居民委员会。难怪市委会因为一篇会议稿件对焦作日报社提出严厉批评。  

  究其原因,“大锅饭”之害。

  “因为有‘大锅饭’保障,记者写稿不积极,编辑编稿没动力,编校质量提高慢。”历经报社分配制度改革的焦作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李斌细述“大锅饭”之害。

  探索激励机制。

  1988年,还在“吃皇粮”的焦作日报社,成立评报委员会,首开报社评报先河,每月评选好新闻,以促进报纸质量的提高。

  但评选促优有效,治懒无力。

  1992年,焦作财政对焦作日报社彻底断“粮”,《焦作日报》由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报社运转实行自收自支。

  挣一分花一分,报社不能养闲人。

  焦作日报社继续探索,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做文章。

  “借鉴国内一些媒体的考核办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党委、编委会上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通过了《焦作日报采编人员考核办法》。”时任焦作日报社党委委员、党办主任的焦作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刘好民清晰地记得《焦作日报》复刊后第一个考核办法的产生过程。

  这一年,焦作日报社把一线采编人员的工资划分为基本工资和奖金两块,奖金部分拿出来进行绩效考核。

  “有效果。”当年主抓采编业务的李斌感触颇深,记者的交稿量明显增多,编辑编版、校版也更积极。

  绩效考核部分进一步扩大。1995年,报社把纳入绩效考核的奖金提高到了每人300元。

  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仅仅拿出300元进行绩效考核还达不到奖勤罚懒的目的。

  “当时,我的任务是每月7篇稿件,只拿出300元的奖金进行考核,对我来说稿子写多写少,感觉影响不大。”现任焦作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吕正军,当时还是农业部的一名记者,他把当时的绩效考核称做“软指标”。

  的确,当时的绩效考核只是简单规定记者写几篇稿、编辑编几个版就能开“全工资”。假若一名编辑有事不能编版,由同事代编,代编者不会因为多干了一块版而增加收入,因为多编无益。倒不如把多余的版面做顺水人情给尚未完成任务的同事。

  记者写稿亦是如此。这样,不仅达不到罚懒目的,反倒还亏待了能干的采编人员。“大锅饭”还是没打破。

  彻底改,必须奖勤罚懒。

  1999年年初,焦作日报社党委、编委制定了《焦作日报采编业务考核办法》,采编人员工资全部进入绩效考核。

  这被称为焦作日报社采编人员分配制度里程碑式的改革。

  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吕正军的工资2000多元,比我的要高。”在实行绩效考核一个月后的一次全体采编人员大会上,李斌以这样的方式宣布了绩效考核的效果。那个月,吕正军写了20余篇稿件,较以前每月保持7篇稿件的任务数高出了两倍多。

  按劳分配调动了采编人员的积极性,编辑部收到的记者稿件数量越来越多,编辑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大;编辑少编一块版就会少拿一份工资,让人替版的现象基本消失。

  这样的考核办法在焦作日报社实行了7年之久,其间根据采编情况修改数次,逐步完善,增加了稿件、版面等级评定,用一等、二等、三等评价稿件、版面质量。

  还不够科学。特别是在稿件、版面质量的考核上,没有专门的考核机构,等级评定全凭主观认识,且没有任务监督,不利于“创优”,激励采编人员整体素质提高的动力不足。

  科学绩效,不仅要奖勤罚懒,还要体现优劳优得,促进编辑记者快速成长。

  2006年8月1日,新一届报社党委组织成立了考评策划部,并聘任有新闻副高级以上业务职称的同志,组成专家评审组,对所有的稿件、版面“评头论足”。

  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原有考核办法的基础上,报社编委数易其稿,拿出了《焦作日报采编业务考核实施细则》(试行)。

  新的考核细则共分十章,在严格量化的同时,更注重稿件和版面质量的评定,将版面和稿件质量细分为A、B、C、D、E五个等级。

  在绩效管理上,新的考核办法变单人评报为集体评审。每日9时,专家评审组都会对当日的所有版面和稿件进行“苛刻”地评审,并对当日的优质稿件、版面和问题稿件、版面逐一进行点评,形成《考评动态》,每日公布。

  评委们评审稿件和版面不惜“斤斤计较”、“吹毛求疵”,评报意见每每让记者、编辑“冒汗”。

  今天,关注每日的《考评动态》已成为编辑、记者的必修课。许多记者和编辑,通过《考评动态》推荐的优稿、优版得以借鉴学习。当然,被《考评动态》“炮轰”的稿件、版面,也引得采编人员一看再看,大家举一反三,写稿、编版更加严谨。这,也是成长的过程。

  每周在中层会上公布一周的考评情况,每月在月计划会上向全体采编人员公布考评结果。优劳者登台受奖,信心倍增;受批者铭记于心,受用终身。

  5年间,编辑、记者在奖台上收获自信,在鞭策中成长蜕变,化茧成蝶。

  伴随着采编队伍的成长,优质稿件、优质版面不断诞生,报纸质量稳步提升!

  《焦作日报》复刊至今,曾两次被评为全国地市报管理先进单位,3次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报纸,6次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报纸,4次被评为河南省党报编校质量第一名。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