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冬
解放区民主街道焦作街社区的冯华林,患有先天性佝偻病,于2006年突发脑梗塞,落下后遗症,行动极为不便,为此她向朋友借了一辆自焊的小推车在家里锻炼走路。今年上半年,通过申请,她收到了市残联为其发放的轮椅,极大地方便了她的出行。
像冯华林一样,今年年初以来,有许多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都通过申请收到了来自市残联的这一礼物。这只是市残联今年通过开展“爱心助残公益年”活动为广大残疾人朋友带来的福音之一。
扶残助残:
残疾人工作的重要责任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着力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广大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市残联以“爱心助残公益年”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扶残助残活动,计划投入1400万元,深入开展助行、助听、助视等七大项爱心助残活动,切实改善5万名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今年上半年,此项工作已累计投入1099.02万元,惠及107380名残疾人。其中,开展曙光行动“爱心助行”活动,发放两批次轮椅,共计1725辆,投入95万元。开展“爱心助视”活动,已经免费做白内障手术1197例,投入119.7万元;开展低视力配助视器69人,投入6.9万元;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236人,投入16.52万元。合计投入143.12万元,惠及1502人。开展“爱心助听”活动,投入9.8万元,为2000名盲人发放了收音机;投入16.5万元,为400名听力残疾人配戴了助听器;投入1.2万元,为75名聋儿进行听力训练;为363名成年人进行听力康复训练。合计投入27.5万元,惠及2838残疾人。开展“爱心救助”活动,投入11万元,购入康复器材,建设康复站室;投入10万元,开展10名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投入15万元,开展15名智障儿童康复训练;投入20万元,开展20名听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投入22.4万元,开展16名人工耳蜗项目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投入1万元,为96名肢体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投入0.75万元,为50名智障儿童开展社区康复训练;投入44.3万元,为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2953件;投入177.84万元,救助贫困残疾人8815人次;投入21.35万元,为427名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合计投入323.64万元,惠及12402名残疾人。开展“爱心帮扶”活动,投入343.5万元,为3435名残疾人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安置残疾人就业2343人;投入50万元,扶持130名残疾人自主创业;投入15.02万元,惠及100户残疾人家庭,惠及人数3105人;投入92.5万元,为1283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发放误工补贴;投入7.6万元,为78500名残疾人提供支援助残服务。合计投入508.62万元,惠及88796名残疾人。开展“爱心圆梦行动”,已投入1.14万元,资助117名贫困残疾学生。
今年2月29日上午,焦作市“曙光行动——轮椅助行工程”免费捐赠3000辆轮椅启动仪式暨首批助行工程美国轮椅基金会、中国基督教两会1100辆轮椅捐赠仪式在市会展中心广场举行。此次仪式的举行,拉开了全市2012年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的帷幕。
在今年5月20日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中,市残联紧紧围绕“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这个活动主题,以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订印发了《焦作市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把“爱心助残公益年”活动引向了深入。
创建活动:
搭建平台 解决残疾人的康复难题
开展创建省“下肢缺肢者无障碍市”活动是我市开展“爱心助残公益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市各级残联通过“长江新里程”项目,共为贫困下肢缺肢者免费装配普及型假肢449例,及时解决了这一群体的康复难问题,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创造了条件。为帮助新发生的贫困下肢缺肢者补偿其丧失的功能,将《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市残联下发《关于创建河南省“下肢缺肢者无障碍市”的通知》,对全市的创建活动进行了部署。
今年,市残联将借助“长江新里程”项目,对全市所有贫困下肢缺肢且适宜安装普及型假肢者,实施免费安装普及型假肢活动,年底前实现创建河南省“下肢缺肢者无障碍市”工作目标,并形成“发现一例,免费安装一例”的工作长效机制。假肢装配所需经费由市县两级财政按照五五分摊原则给予补贴,大腿假肢装配和小腿假肢装配,市县两级分别按照每例500元和1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为把这项受残疾人及亲属欢迎、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的好事、实事办好,确保创建目标的顺利完成,市残联成立了由残联理事长任组长,分管理事长任副组长,康复部、康教中心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市假肢装配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各县市区也要及时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从上到下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使具有焦作市常住户口的所有贫困下肢缺肢者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假肢损坏不能继续使用需重新装配的贫困下肢缺肢者,都能及时免费装配上适合自己的假肢。
目前,下肢缺肢者的筛查、鉴定、登记、取型、装配、行走训练、维护等工作已在全市全面铺开。截至6月底,已普查下肢有安装需求的人数为281名,近期将进行筛查,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下肢残疾人进行取模、安装假肢。
康复与就业:
改善残疾人生存状况的根本途径
康复是广大残疾人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市残联紧紧抓住这项工作不放,积极开拓,大胆创新,坚持项目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方式,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依托的康复工作架构,各项康复服务深入扎实,成效显著。
为此,我市继续完善市、县残疾人康教中心功能,不断满足残疾人的康复训练需求,通过积极争取康复项目资金,按照以项目促机构建设的要求,拓展市、县康复中心服务项目,在现有聋儿语训工作基础上,逐步开展智障、肢体(脑瘫)、孤独症等0至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鼓励各县市区康复中心发挥优势、因地制宜,拓展康复服务项目,实现差异化发展,形成具有焦作特色的区域化康复服务特色。市残联对现有康复中心实施改造,改善服务环境,完善服务功能,完成建设新康教中心大楼的前期工作,积极做好市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力争我市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项目得到2012年度中央项目资金的支持。
大力推进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我市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要求,投资280万元,定向培训4000名残疾人,按照以培训促就业的指导原则,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调研,加强城乡残疾人培训需求登记和调查,根据残疾人培训需求,寻找更多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培训项目,力求所有就业年龄段有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残疾人都能得到培训,力争实现就业2200人。
(下半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张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