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版:焦作日报创刊55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发行”谈发行
在探索中自办发行
焦作日报大事记
痛并快乐着
从自行车
到电动自行车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探索中自办发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焦作日报自办发行以来,改革的道路是成功的。党报作为党的宣传舆论主阵地、党的喉舌、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发行数量,就是扩大党的舆论引导的覆盖面,把党和人民联系得更加紧密。不断进行党报发行思路与策略的创新,以此去聚合党报读者群,是党的报纸事业和新时代赋予每一位报人的神圣使命。

  随着焦作日报发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焦作日报的发行工作日新月异,发行队伍的壮大、发行员素质的提高、发行量的逐年增加,都凝聚了焦作日报发行人的智慧和力量。没有人知道他们有多少辛酸,没有人知道他们流下多少汗水,为了神圣的党报发行事业,他们默默奉献。我们只知道,从最初的1.2万份的发行量发展到今天的14万份,是他们用辛勤换来的累累硕果。

  我们相信,焦作日报社的未来会因为发行体制的改革和无数发行人的无私奉献而更加辉煌!

  

  本报记者 原文钊

  见习记者 李 辉

  在党报发展的体制改革中,发行体制改革意义重大,我国各大党报也在发展中对发行体制的改革进行着形式多样的探索。

  说起发行体制改革,焦作日报社就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订报,到不断探索和改革,发展成为今天自办发行的先进单位。

  自1983年《焦作日报》复刊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党报发行工作,并下发文件要求各单位、各村民小组、各车间都要征订《焦作日报》,让党报能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但在计划经济时期,《焦作日报》进村民小组、进车间的困难很大,党报的发行举步维艰。

  在这个时期,《焦作日报》的发行量仅为1.2万份,而且大部分要靠各级党组织行政干预征订,发行量少。那时候没有专业的发行队伍,机关里每天的报纸要靠通讯员去送,严重地制约了党报的受众人群和党报的覆盖面,甚至连报款回收工作都不能顺利完成,报款的拖欠情况也比较严重,有的报款要拖欠3到5年,甚至成为死账坏账。

  发行是报刊生产链条的关键环节,是传递党的声音的重要环节。党报作为党的宣传舆论主阵地、党的喉舌、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不仅要及时送到读者手中,而且还要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受众群体。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报刊都是交给邮局发行的。但随着报业的发展,计划订报已经不能满足党报发展的需求,发行产业化、市场化趋势势不可挡,党报必须走向市场,走向自办发行的路子。

  1986年,为了扩大党报党刊的覆盖面,更紧密地将党和人民联系在一起,焦作日报社开始筹备自办发行,并成立多个发行站点,建立发行队伍。当时,焦作日报社是全省为数不多的走自办发行路子的党报之一。自办发行实现了产销一体化,是党报进入市场的有效措施。这既有利于密切党报与读者的关系,随时掌握读者的需求,及时调整办报策略,提高办报水平,也能减少中间环节和邮发过程中的各种收费,减轻读者负担,提高发行服务质量。

  自办发行开始实施后,焦作日报社紧跟党报自办发行的大潮,发行工作也在不断变革,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发行量的不断提高,为党报进入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以前的党报发行工作靠党组织分配,发展到现在的靠提高报纸质量、提高服务质量,让受众主动订阅,以自办发行为主导的党报发行理念,得到读者和各级党委的充分肯定,并已经成功走向市场。实践证明,自办发行是党报成功的改革,其经验是值得推广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发行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完善,根据开发市场的需要,从2004年开始,发行人员与采编人员结合,利用采编人员大量的人脉资源,发挥采编人员的优势,大量征订报纸。报纸质量的提高是扩大报纸受众的根本,焦作日报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千方百计提高报纸质量,吸引读者。

  经过摸索和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化改革发行措施,焦作日报社的发行工作已经越发成熟,发行量突破14万份大关,并培养了一支乐于奉献、能征善战、一呼百应的强大发行队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