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版:焦作日报创刊55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发行”谈发行
在探索中自办发行
焦作日报大事记
痛并快乐着
从自行车
到电动自行车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2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发行”谈发行

作者:本版照片均由本报王正义摄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张景晓
  乔子元
  快乐的发行员。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王正义摄)
 
   

  本报记者 原文钊

  见习记者 李 辉

  焦作日报从邮政发行到自办发行,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在创刊55周年之际,我们回顾过去,老一代报业发行人又是如何在自办发行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的?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焦作日报社发行部原主任张景晓和乔子元。

  已经72岁高龄的张景晓,是焦作日报自办发行的筹备者之一,谈起焦作日报自办发行的筹建过程,他仍然记忆犹新。

  “焦作日报在全省党报党刊中,是较早实现自办发行的党报之一。自办发行以前,我们没有自己的发行队伍,县里的报纸要靠邮局送,市里的要靠通讯员去送,订报、送报都很困难。”张景晓说,“为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好地为读者服务,1986年,报社开始筹备自办发行,我也从市委宣传部调到了报社,参与自办发行的筹备工作。”

  张景晓说,在筹备自办发行初期,报社既缺少资金,又没有经验的发行人员,困难和阻力都很大,不过在老主任皇甫其棠的带领下,工作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的。

  1988年,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和多次的协商,各县区发行站在各县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筹建完成,自办发行工作正式开始。但是,如何把印刷出来的报纸从报社送到县里,成了最大难题。

  “以前邮局发行的时候,报纸一印出来,邮局的车就来拉了,送到县里再由邮政投递员投送。但是自办发行后,邮局就不管了,只能自己想办法。”张景晓说,“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最后经过多方协商,报社和长途汽车站签订了运送协议,我们把报纸送到车站,再由每天的长途车把报纸带到县里,县里发行站的人员再到县汽车站取报纸,然后分发投递。”

  张景晓说,自办发行初期筹备各县发行站的时候,咱们没有发行队伍,发行管理人员和发行投递人员都是从各县委宣传部抽人组建的,各县委宣传部给了报社很大支持。

  乔子元说,1990年,皇甫主任退休后,张景晓接任了发行部主任,经过了几年的磨合,焦作日报的自办发行工作渐渐走上正轨。在发行工作不断健全的同时,如何提高发行数量,又成为发行工作的新难题。

  “那时候,发行工作的重任都在发行部,发行员负责投递工作,和征订单位、读者接触少,所以我几乎每次都要自己去,有时候还要和采编人员一起去。”张景晓说,“我那个时候都是带着发票去的,给人家订了报、开了发票再回来,最多的时候一天跑十几个地方。”有一年夏天,他天天顶着太阳跑征订,脚上长了肉刺也不敢休息,上楼很困难,只好扶着栏杆一只脚蹦上去。

  “现在看来,《焦作日报》的发行量逐年增加,发行人员的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咱们走自办发行的路子是正确的,也应该继续走下去”,张景晓、乔子元对自办发行的未来充满希望。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