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版:焦作日报创刊55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焦作日报大事记⑥
铅字版面
编排从手工到电脑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2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编排从手工到电脑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1993年的焦作日报社第一编辑部。 (本报资料照片)
  2012年的焦作日报社组版校对大厅。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本报记者 李光远

  当读者打开1994年12月22日《焦作日报》时会惊喜地发现,《焦作日报》的版面更清晰了,印刷更精美了。第一张彩色报纸的问世,对我们报人和读者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终于告别了近半个世纪的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实现了激光照排。我们的报纸出版印刷,伴随着祖国科技发展的脚步,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998年4月1日,焦作日报社新闻采编业务综合网络正式启用,这意味着焦作日报的编辑、记者们告别了手写稿件、剪剪贴贴的历史,使用了多年的剪刀、胶水、尺子的时代彻底终结,这在焦作日报报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听张国柱、刘金忠、王菊山三位老师讲,以前,编辑们为了放一幅画或者照片在报纸上,煞费苦心,先用剪刀剪照片,然后用胶水贴到制作板上。有个农业口记者拍摄的饲养猪的照片,由于剪贴之后排版模糊,印刷出来后人头朝下、猪四脚朝天。这搁在现在听起来是个笑话,可在当时放反照片的现象真的不稀奇。

  过去记者写稿,都是手写,写在方格纸上,然后交给编辑。不管是记者的稿件,还是通讯员的稿件,编辑修改后,要重新誊写一遍,甚至誊写多遍,有时为了节省时间、纸张,就用胶水拼贴。文章修改好后,编辑要根据文章字数、图片情况等在版样上画版,最后交给印刷厂工人打字、排版。

  如今,焦作日报的编辑、记者们所使用的采编平台用的是目前最先进的专业软件。这套采编平台系统融合信息采集、编辑制作、信息存储、多渠道信息发布于一体,能够完全满足报社新闻及办公等各种信息处理的需要,使报社的工作告别了纸与笔,实现了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完成新闻的写作、编辑、制作、检校。采编平台的成功建设,标志着焦作日报社开始从传统报业向现代传媒业进军,也为报社未来的新闻事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现代化技术基础。

  2008年12月底,焦作日报社先后投资1500多万元的印报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具备了报纸全彩印刷能力,并在全省报纸印刷系统率先实现照排技术数字化。全彩印刷的报纸更加绚丽多姿,更加赏心悦目,更令读者爱不释手。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的时代,更是媒体传输的时代,在着力办好纸媒体的同时,《焦作日报》电子版乘着互联网发轫普及的东风,1998年11月11日,在河南省地市报中首家加盟河南报业网,从此在世界各地的读者都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看到当天的《焦作日报》。1999年12月,拥有独立域名的新闻网站——焦作新闻网(《焦作日报》电子版)开通运行。2004年5月13日,焦作正式注册网络实名。

  《焦作日报》每一次华丽转身都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支撑,科技的大潮引领我们茁壮成长。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