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个隐喻: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这所长期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发展起来的高职学院,发布了一本刚刚出版的《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全英文教材。它是对最近几年该校承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的总结,将在越南、菲律宾、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使用。
这本教材的中文版诞生于2008年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之后,陆续进入各地院校,指导机电类专业实训项目的教学。
将于2012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的第九届东盟技能大赛,也设置了“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竞赛的标准、内容都借鉴了中国同行,甚至使用的考试设备,也是浙江亚龙科技集团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生产的指定设备。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的主编是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吕景泉,他同时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吕景泉告诉记者,东盟技能大赛从设备到教材都来自中国,这标志着我国“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的竞赛标准和竞赛内容得到了他们的认可。选用中国设备和教材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成员国代表投票决定的。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5年。吕景泉说:“这么多年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应该到了输出去的时候。”在他看来,把中国技能大赛的“内涵资源”输出去,这“甚至比多少人参加大赛都更有意义”。
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外学生同场竞技的场面。在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分别有非洲、欧洲以及东盟的一些国家的选手参加比赛。
中职组电工电子技术赛项总裁判长杨少光认为,中国的职业教育设备走出国门,更多折射的是,国内制造业尤其是教育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水平。但是,这位广州某职业技术学校退休多年的老教师告诉记者,职业教育的水平更多的是反映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情况,要想真正让中国的职业教育走出国门,还要先从教育本身乃至国民经济产业的调整完善入手练好内功,然后再去谈对外输出。
(据《中国青年报》,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