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6月21日12时,室外温度在37摄氏度以上,高温酷暑下的柏油马路炙烤得滚烫,路边的梧桐树叶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无精打采地耷拉着。
虽然天气异常炎热,但坐在饭店空调下的经理程丽霞内心更热。她一会儿站起来到饭店门口转一转,焦急地四下张望张望,一会儿在饭店大厅来回走一走。她内心焦虑牵挂的是中午能有多少客人来饭店吃饭。
“这是常事,我每天几乎都这样焦虑,如果客人来的很少,就意味着饭店生意要下降了,我每天特别关心客人能来多少!”程丽霞说。
程丽霞是一名下岗女工。回忆起过去那段坎坷难忘的经历,她就感到一阵心酸。1992年,她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纳士科技炼钢厂工作。当时,能够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工人,心里感到很自豪,每天下班,都是在邻居羡慕的目光中走进家门的。
但好景不长。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纳士科技效益也开始逐步下滑。2005年,程丽霞随着第一批下岗工人正式离开了心爱的岗位。
丢了饭碗是小事,失去了面子可是大事。程丽霞一连几天都没有出门,心里始终没有别过这个弯来。后来,她从报纸、电视上看到了许多下岗工人失去工作不失志气、自己想法找出路奋斗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颇受启发:既然自己已经下岗,再存侥幸心理已经没有用了。与其这样憋着,不如振作精神出去闯荡闯荡。
于是,她次日就通过朋友到三维商业广场找了个地方,开始销售服装。然而,由于卖的不是品牌服装,生意一直不好,于2007年不得不关门。这时,她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她认为,一个人只要放下面子,放下心理包袱,就一定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定会创造出更大的人生价值!
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和事业的憧憬,她又报名参加了导游培训。导游,对大多数女孩子来说,也算是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然而,对于高中没有毕业的程丽霞来说,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为要记住全市各个景点的名称、基本情况和历史文化演变过程,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程丽霞没有气馁,既然认准了这份工作,就要下决心克服困难。她认为,人,只能成为战胜困难的强者,决不能成为困难的俘虏!为此,她每天五点钟准时起床背诵景点的资料;晚上,把孩子安顿好后,就坐在餐桌旁练普通话。就这样,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等景区都留下了她带团旅游的身影。
后来,因为孩子上学需要照顾,她才又辞去了导游工作。但是,创业,这两个字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强烈撞击着她的心灵,在照顾孩子的同时,她的眼睛时时在搜寻创业的机会。2010年,她和哥哥去内蒙古旅游,看到内蒙古牛肉特色小吃生意很火,她的内心霎时掀起了波澜:这种牛肉风味小吃要带到焦作,肯定会成为独一无二的特色。于是,她放弃了旅游,说服哥哥,直接和当地的一家牛肉供货商谈起了生意。
从内蒙古回来后,她拿出准备买房的钱,加上哥哥姐姐资助的钱,凑到一起,准备开办一家风味牛肉饭店。但是,租场地、装修饭店却比预算的资金要多,她手头的资金很快用完了。怎么办?就在她焦虑无奈的时候,偶尔听朋友说市总工会困难帮扶中心可以小额贷款,帮助下岗工人就业创业。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找到帮扶中心主任陈华北。陈华北了解情况后,带人实地对程丽霞的创业项目进行了考察,随后,帮助程丽霞及时贷了款。在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帮助下,程丽霞的饭店于2011年9月6日正式开业了。
根据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有关规定,程丽霞到期就及时还款,然后又继续贷款。陈华北在帮助程丽霞创业的同时,也将程丽霞的特殊情况向市总工会进行了汇报。市总工会主席任平原、调研员贾军高度重视,专程进行了考察,并指示帮扶中心,一定要帮助程丽霞渡过难关,创业成功。
如今,程丽霞开的饭店已经声名远播,每天来品尝特色牛肉风味的客人络绎不绝。创业成功了,但程丽霞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她主动吸收了部分失地农民的子女和下岗工人到自己的饭店工作,平时还对他们给予特殊的关心和照顾。有一位武陟农村来的小姑娘,家庭特别困难。前不久,这位小姑娘的母亲生病住院了,程丽霞安排她一个星期的假回去照顾母亲,假期期间,程丽霞一分不少地还给这个小姑娘开着工资。
“我能有今天,多亏了市总工会的关心、支持、帮扶,因此,我也要回报社会,今后要安排更多的下岗工人到饭店工作。”程丽霞诚恳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