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生张娟娟 通讯员杨东庆)孟州幼儿园是孟州市一所城区公办幼儿园,6月份以来,该园组织大班孩子到附近的韩愈小学,参观体验小学生活,孩子们和小学生一同上课,跟着哥哥姐姐一起做眼保健操,一起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同时,韩愈小学一年级的老师们也来到该园,为大班学生上识字课、数学课。这样的幼小校际交流活动,仅是孟州市教育局在该市中小学、幼儿园实施“引桥工程”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引桥工程”是指作好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各学段的衔接,提高学段质量,在学段连接处铺垫搭桥,引导各学段之间顺利过渡,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从而形成一级支撑一级的良好教育体系。
“每逢秋季开学,一些新生都会因为不能尽快适应新环境而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焦虑、拒绝与人交往等问题,有些学生的调整期会持续两到三个月。”担任河雍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的张红艺老师对笔者说。为做好各学段的衔接引导工作,去年以来,该局按照焦作市教育局的工作部署,组织教研员深入基层调研座谈,制订了《孟州市2011年中小学“引桥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引桥工程”阶段目标,即2011年确定首批实验校——2012年扩大实验面——2013年实验常态化。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九大活动:6月至8月,对接学校交流,上好离校课程;9月至10月,新生开学典礼,新生参观校园,上好开学第一课,开好主题班会,开好家长会,建立心理辅导室,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会昌办事处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2011年成为“引桥工程”首批实验校后,成立引桥工作实验团队,孟州市教育局的教研员蹲点指导,利用校本教研时间组织实验教师沟通交流、备课研讨,从学法指导、心理辅导等方面梳理问题,找出重点,研究有效解决方法。通过经常性的“走穴”互动,七年级教师熟悉了六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心理发育特点,六年级教师了解了七年级学生知识点衔接存在的问题,为小升初的知识学习作好铺垫。七年级还成立了班级心理咨询室,为新生出现的轻度焦虑、自卑、不合群等问题提供咨询和帮助。
在首批实验校的基础上,该市今年又发展22所实验校。在实验的同时,教培中心每学期组织一次引桥工作经验交流会,为实验校反馈问题、交流经验、畅谈体会提供舞台。各实验校领导、教师间利用QQ、微博等网络平台,互动交流更加频繁。为使六年级学生积极迎接初中生活,韩愈小学利用学生毕业之际,上好离校课程,老师为学生朗诵了诗歌《教师赠言》,学生为老师奉献了声情并茂的《恩师颂》,大合唱《飞得更高》更是抒发了毕业生高远的志向和昂扬的斗志。各学校在举办毕业典礼的同时,校际间的升学对接交流活动如火如荼,有效地缩短了新生入学的不适应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市中小学校已建立心理咨询室 68个,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92人,组织学校间对接交流活动60余次,举办毕业典礼70余场。
“‘引桥工程’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新生在升学初期产生的心理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学业成绩下滑等问题,对提高该市起始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市教育局局长梁永祥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