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视野/婚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色列的“绿色国策”
史上唯一女状元
关爱流动人口
法国高考:文理都考哲学
完善便民服务机制
我市召开全市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
暨诚信计生培训工作会
深入推进免费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图片新闻
“四大宣传套餐”为群众送上精神食粮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法国高考:文理都考哲学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每个社会都有精英教育。但很难找到像法国那样,把哲学当做精英教育核心的国家。鉴别是否具备接受精英教育资格,看的是你的哲学能力;衡量教育成就高度,看的也是你的哲学本事。

  一直到今天,法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不管文科、理科和经济社会科,仍然都必须考哲学(每科3题,任选其一)。2012年的题目包括:“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工作,仅仅就是为了做个有用的人吗?”“评点卢梭《爱弥尔》中关于‘教育’的一段论述。”

  这样的题目,我们看得瞠目结舌,然而比起萨特那个时代,却又已经不晓得简单多少倍了。在法国,答不出这样的问题,是挤不进精英行列的。

  萨特是精英中的精英,他考的是那个时代(现在也还是)法国最顶尖的大学——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他是他们那一届的榜首,这意味着他拥有最强悍、最敏锐的哲学思辨心灵。

  每个社会、每个时代,总有一些接受精英教育的人,会产生反抗精英教育价值的态度,提出质疑精英教育意义的主张。正因为他们自己是精英教育的受惠者,他们提出的批判、质疑也就格外引人注目。和萨特名字密切连接在一起的,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尖锐地点出传统哲学最严重的问题——努力解释生命,寻索生命背后的抽象原理原则,却对于解决人活着的实质困扰,无能为力。萨特及其他存在主义者主张重新建立一套不一样的哲学,一套有关如何“诚实”活着的哲学。

  从萨特身上,我们能看到法国人的精英教育方式,接受哲学挑战长大的青年,和缺乏哲学思辨能力的青年,应该会非常不一样吧!高考不考哲学,你是若有憾焉,还是会暗自庆幸呢?

  新 通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