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我市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抉择。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战鼓擂响之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一浪高过一浪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潮正在全市形成。今天本报特刊发由本报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怀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东风正劲》,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杨仕智
在今日怀川大地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小暑前后,记者奔赴各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热浪迎面扑来,一个个功能完善、特色鲜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各地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高端定位,追求卓越的精神;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务实作风;注重实干、注重实效,强力推进的冲天干劲,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一:用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力度,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走博爱、过沁阳、访温县……一路走、一路看,记者深深地感到,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力度,抓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省九次党代会提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市委、市政府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建设指挥部。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市直单位一把手都建立了自己的帮扶点。
5月3日至4日,市委书记路国贤率县市区领导和相关委办局负责人,先后奔赴安阳市锦和新城新型农村社区、鹤壁市中鹤新城新型农村社区参观考察。之后,我市又召开了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的高规格的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确定了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3年建50个、8年建100个新型农村社区;明确了“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二十四字方针;指明了“三集中”(向城市集中、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向有条件的中心镇集中)“六优先”(城中村、城郊村、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有条件的中心村和不适宜居住的村庄)的发展路径,为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明了方向。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和部门职责,并提出了用地、税收、金融、社会保障等具体扶持措施。我市还印发了《关于制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配套政策的通知》,明确了国土、财政等11个单位所需制定配套政策的具体内容,起草了《焦作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我市舍得投入。近两年,我市争取省级新农村示范村专项引导资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专项资金7180万元。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引导资金5000万元,用于以奖代补。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每个县市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每个城区不少于500万元。去年,全市共整合部门项目资金1.2亿元,共吸纳社会各类资金21亿元,集中投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我市各县市区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沁阳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实行“四个一”制度:一个社区一名县级领导挂牌分包,组建一个项目组全程跟进,一套工作台账一管到底,一套考核标准奖罚到位。目前,该市已启动袁屯、和谐家园、田园新城等15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面积95.6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19.6亿元,已完成投资9.37亿元。
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之后,温县紧扣城镇化发展主题,确立了3年建10个、8年建20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发展目标,明确了“城中(郊)村抓改造集聚、产业集聚区村抓规模集聚、文化村抓特色集聚、优势村抓提升集聚”的思路。如今,后上作新型农村社区、陈家沟新型农村社区、岳村新型农村社区等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印象二:科学统筹,规划先行,高起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我市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而是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基点来打造,科学统筹、高起点规划。我市新型农村社区新在以人为本,新在统筹协调,新在重视基础,新在产城互动,新在土地集约节约。
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上,我市围绕“14820”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总体规划,紧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目标、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人口和资源向1个中心城市、4个城市组团、8个功能区、20个节点镇聚集。全市已规划新型农村社区102个,可整合村庄298个,可入住人口63.18万人,计划总投资336.05亿元。
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全部按照城市社区建设理念来规划,实行“六通六有两处理”。“六通”是通路、自来水、电、天然气、有线电视和宽带,“六有”是有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连锁超市、文化活动室、公共活动场所和幼儿园,“两处理”是垃圾集中处理、污水集中处理。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
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效果明显。我市按照省里提出的“353611”(整合村庄不少于3个,集聚人口不少于5000人,节约土地不少于300亩,新建住宅6层以上,建设1个综合服务区,建立1套社区管理体系)的建设标准,最大限度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目前,全市已腾出土地6430.7亩。经测算,已规划的社区全部建成后,可节约土地8.83万亩,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腾出空间。
孟州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严格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原则,根据全市村庄分布状况,结合自然风貌、产业布局、历史文化等实际,高标准规划了长店中心社区、祥和新村等6个新型农村社区,总投资40亿元,建成后可安排3.8万人入住,可节约土地5160亩。其中,滨河新村占地160亩,建筑面积42.6万平方米,计划投资6.3亿元,可整合5个村庄,集聚5300多人。
沁阳市以新型城镇化统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全域沁阳、深度融合、共建共享、持续发展”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该市完成了《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勾画了“1+6+15”城镇发展格局(一个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西向、西万、紫陵等6个中心镇,15个以上较大规模的新型农村社区)。该市已启动建设袁屯、唐庄等16个新型农村社区。
修武县城乡统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城三镇三社区”:“一城”是指县城,在县城规划3个大型社区,打造生态宜居城、旅游特色服务城。“三镇”是指周庄新市镇、七贤旅游小城镇和当阳裕旅游小城镇。周庄新市镇聚集10万人口,建成焦作东部新型商业居住副中心。七贤旅游小城镇,与京能天阶和河南建业两个50亿元的旅游综合项目相配套,打造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特色服务功能区。当阳峪旅游小城镇,利用紧邻焦作市区、青龙峡、峰林峡、圆融寺景区的优势,规划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小城镇。“三社区”是指葛庄新型社区、五里源新型社区和周流新型社区,依托焦作电厂、台湾创业园以及产业集聚区,吸引周边群众聚集,这些社区全部按都市化标准来打造。
印象三:高端发展,典型带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亮点纷呈
搭载着广大群众幸福与希望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列车”已鸣笛起程。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我市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
我市各县市区都确定了一批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每一个试点都是一块试验田。建设资金如何筹措?产业支撑如何构筑?多元就业如何实现?农民身份如何转换?我市各县市区勇于探索,积极在“试验田”里找答案、育样品、趟路子,在实战中找到了具体明晰、操作性强的好经验、好办法、好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各地探索出的主要模式有“整体搬迁型”、“村企联建型”、“产城带动型”和“服务共享型”等多种模式。
温县前后上作新型农村社区,位于县城东北部,占地860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投资20亿元,整体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可容纳2万人居住。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48栋6-20层社区住宅楼、中小学、社区服务中心、健身活动广场、商贸中心等。该社区突出“阳光、开放、亲水”三大主题,着力打造生态宜居、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人文家园。目前,在建一期工程规划占地330亩,拟建23栋住宅楼、30栋公租房和廉租房、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等。该社区二期工程,将再开工53栋住宅楼,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道路、供排水、电力、燃气、文化娱乐设施、绿化等,吸引周边人口集聚。
武陟县西滑封社区和中站区和顺社区是两个产城带动型农村社区。西滑封村经济发达,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样板。近年来,西滑封村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强力实施中心村改造,建成了6栋6层和2栋16层居民楼,室内现代设施完备,水、电、气、暖、网络等管网设施俱全。2010年以来,又投入资金1600万元,建设住宅楼4栋。目前,西滑封新型农村社区在原社区基础上进行规划,社区第一期工程将合并东滑封、王顺2个村,工程占地500亩,计划建设15栋7层和5栋12层住宅楼,建成后可容纳1.5万人,节约土地1686亩。中站区和顺社区按照焦作市西部工业产业集聚区整体规划,集中整合新庄村、王庄村和大家作村3个村,可聚集人口6400人,节约土地1200亩。和顺社区规划占地231.9亩,建筑面积16.70万平方米,52栋单体楼,总投资1.55亿元,规划配套设施齐全,拥有天然气供气系统、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生活超市、幼儿园等服务设施。目前一期22栋8.24万平方米单体楼,756户群众已入住;二期30栋8.50万平方米单体楼可安置群众872户,将于近期投入使用。
在焦作城东,一个现代化的周庄新市镇正在建设中。修武县周庄乡新市镇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总投资100亿元,可集中安置该乡农民2.15万人,还可吸纳周边产业人群、其他乡镇农民及城镇人口向这里集中,使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未来几年,这里将成为焦作的卫星城和城东商业居住副中心。
沁阳市有个袁屯新村,是由袁屯、藕庵、小李庄3个自然村合并组成。该村在土地流转前,3个自然村相距较远,居住分散,宅基地管理混乱,户均住宅面积达600平方米,许多农民长年外出打工,形成“空心村”现象,严重浪费土地资源。袁屯村通过合并村庄,收回全部宅基地和耕地,整理出土地258亩。以“宅基地换房”模式,村民全部住上了宽敞整洁的新楼房。腾出的土地,一类复耕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另一类由村里集中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进行出租,再用租金成立农业投资公司,创办企业,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收益分红,保障了农民利益。
孟州市长店中心社区、祥和新村和滨河新村都是吸纳农民进城项目,这3个社区计划总投资16亿元,全部按照城市社区标准规划建设,建成后可吸纳13个村、2.8万农民进城,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
毗邻焦作市西部工业产业集聚区的朱村美苑社区是一整体搬迁的样板。该社区规划合并北朱村、南朱村、大家作村、老君庙村4个行政村,可集聚人口12000人,可节约土地1350亩。一期工程占地145亩,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总投资2.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住宅楼20栋,可入住群众468户。该社区配备了深水井自动供水系统、太阳能热水供水系统、天然气供气系统,规划有综合服务中心、医务室、图书室、活动室、生活超市、幼儿园等服务设施,社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二期工程正在规划设计中。
典型带动,为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样板。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65个,已投入资金35.98亿元,已腾出土地6430.7亩。
印象四: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形成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大合唱”
连日的采访,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一个社会广泛参与、同心协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态势,正在怀川大地形成。
我市国土局、财政局、规划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民政局、统计局、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省联社焦作办等11个单位,都正在研究制定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配套政策。农发行在全省首例对沁阳市袁屯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发展贷款2500万元。农业银行也推出了新民居贷款项目。
温县在“联村帮建”活动中,有经济实力的县直企事业单位,全部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其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去年以来,有500多万元的结对帮扶资金用在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
孟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公司、锦盛新农村发展有限公司和农锦置业有限公司,把更多资金投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该市南庄镇辖区企业还成立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企业基金”,每家企业出资20万元至50万元不等,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修武县金融部门启动了新民居建设贷款,支持农户购买社区住房。县公安部门开通绿色通道,优先、从快为新型社区居民办理户籍手续。县教育部门特事特办,为入住新型社区的居民子女上学办理手续。县劳动部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环卫绿化等岗位。县劳动部门主动服务上门,为新型社区居民办理社保、医保手续。县工商局为入住新型社区居民提供个人创业贷款。
在全市各行各业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一座座充满活力的新型农村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在怀川大地上破土而出。目前,全市新建成多层、高层住宅楼547栋23057套,新建成别墅型住宅1027套,总建筑面积达291.2万平方米,入住人口460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