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龙卿
近段时间,一位女士吞入胃中的指甲剪被安全取出,一位幼儿吞入食道中的硬币也被顺利取出……这些都发生在市第五人民医院(原公费医院)胃镜室。
据了解,市第五人民医院每月都要接诊多位吞入异物的患者,而且吞入的异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别针、发夹、钱币、纽扣、圆钉、螺丝钉、小玩具等,最小的患者只有11个月大。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饮食不慎,将鱼刺、肉骨、果核等咽下;有的是儿童嬉戏时,将小玩具、硬币等放入口中咽下;有的是睡眠、昏迷或酒醉时发生误咽,如假牙脱落……
胃镜室主任吕富春介绍,在一般情况下,异物进入消化道后,除少数带钩、太大或太重的异物外,大多数诸如棋子、硬币、纽扣等异物,都能随胃肠道的蠕动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为防止其滞留于消化道,可多让患者吃些富合维生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进肠道的生理性蠕动,加速异物排出。多数异物在胃肠道里停留的时间为两三天,也有少数经三四周后才排出。每次患者排便都应仔细检查,直至确认异物已经排出为止。在此期间,患者一旦出现呕血、腹痛、发烧或排黑色稀便等症状,必须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若经三四周仍未发现异物排出,则应去医院找医生检查处置。
如果患者吞入钉子、假牙、碎玻璃等尖锐的或带尖带钩的异物,很难像一般异物那样顺利排出,必须尽快到医院检查。因为这些异物随时可能钩住甚至穿透消化道壁,造成严重的消化道损伤;对于吞入较大的异物,很可能误咽时卡在食管或胃的入口处。所以,当咽下异物后,感到胸口或上腹部疼痛并且有吞咽困难时,应立即停止进食、进水,以防异物继续下落损伤消化道,同时尽快到医院检查,由医生将异物取出。
有时,患者吞下的异物不大,但是较重,如金戒指等,进入胃内以后因其过重而沉于胃的最低处,无法随胃蠕动进入肠道被排出,时间长了可引起胃黏膜损伤、出血甚至发生穿孔,必须及早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取出。
食管进入异物可引起吞咽疼痛或困难、呕吐;胃内异物可引起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或引起幽门梗阻、产生痉挛性疼痛、呕吐,穿孔后则有腹膜炎征象,有持续性腹痛、腹胀、压痛、肌紧张、反跳痛等症状。
吕富春说,在治疗中,食管与胃内异物一般可通过内窥镜取出,只有少数有合并症的患者需要做手术取出。
对于口咽部异物,如扁桃体鱼刺,一般用镊子夹出;位于舌根、会厌谷、梨状窝等处的异物,在间接或直接喉镜下用喉钳取出;胃内异物则利用胃镜配以圈套器、三爪钳等取出。
那么,如何避免吞入异物呢,吕富春提醒,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家长及保育人员要加强对各类小玩物的管理,不要将这些物品放在孩子可以拿到的地方,防止孩子随意放入口中,并告诫孩子不要将小玩物放在口中玩耍;成年人要明白吞入异物的危险性,遇事不要冲动,应理智地想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