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实习生 孙亚斌
2010年7月16日清晨,当带着墨香的《焦作日报》像往常一样准时送到订户手中时,细心的读者发现,一个名为《身边的榜样》的专栏诞生了。
当时,很多人也许并未意识到,这一由市委发文、市委书记路国贤亲笔题写栏目名,并由《焦作日报》、焦作人民广播电台、焦作电视台、焦作广播电视报、焦作网五家主流媒体联合同步推出的人物报道专栏、专题,正是我市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进行的一次机制创新和积极探索。
榜样是灯塔,榜样是旗帜。路国贤说,我们选树“身边的榜样”,就是为了把榜样身上向上、向善、朴素的力量,通过现代大众传播手段,送到公众面前,让小范围内早已真实存在的感动,扩大为“共识”与“共鸣”下的“共振”,从而增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性,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学典型、讲责任、比奉献的良好风尚。
如今看来,我市选树“身边的榜样”活动,无疑成了我市宣传战线提前探路典型宣传新机制、新载体的“走、转、改”,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人物长廊,打造了焦作人民的新的精神家园。
青山无主客,善成鉴古今。我市选树“身边的榜样”活动,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焦调研时,曾称赞“这就是一个好项目”。2010年11月,我市在河南省第三届公民道德论坛上作了典型发言。
感动枯笔下,榜样到灯前。截至目前,我市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两大类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15个方面进行选树宣传,已经宣传先进典型100余人。如煤海新“铁人”卢正法、公交“微笑天使”郭爱萍、小麦界的“袁隆平”吕平安等,特别是汶川地震援建干部秦旭晨被中宣部确定为先进典型,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身边的感动》栏目进行了采访报道;“单车勇士”郭小亮等1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一个共识:明确榜样选树标准,切实体现平凡、平静、平常的价值取向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最好的教育就是让人感动。
毕竟,感动不仅是人的个体内生的情感,更可以转化为集体性的感染,正如古人所云“一德立而百善从之”。显然,后者是我市选树榜样更加看重的效果。
伟大来自平凡,感动推进和谐。可让人感动的共识,到底来自何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这个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有理论化的系统解读,也可以用一句大白话说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在凡人善举之中,生活中的普通人身上处处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这些“三平”之人所展现出来的价值观,加在一起,就是最形象、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毋庸置疑,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孜孜不倦,到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亲人的不离不弃,都让人们倍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从我们身边这些榜样身上,既能看到忠诚、善良、宽容、诚信、奉献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如很多年轻志愿者和新时代劳动者那样,展现出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的新形态交集。
这些常存在广大中国人心中的价值观交集,就是我们的共识。
也正由此,我市从酝酿伊始,就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选树标准,宣传来自身边的、群众公认度高的榜样。正如《身边的榜样》专栏的话中写道:“榜样并非高不可攀,你的身边就有榜样,你也可以成为榜样。”
学有榜样,见贤思齐。但要让“身边的榜样”走进千家万户,必须积极探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新途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甘茹华说:“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点在大众化,难点在大众化,生命力也在大众化。”
为此,市委宣传部组织我市主流媒体,统一开设《身边的榜样》专题、专栏,声、屏、报、网“四位一体”,在黄金时段、重要版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因时、因需、因急的原则,每周集中宣传一个先进典型,并按照“真、实、活、效、信”的原则,通过抓重点、抓故事、抓细节,深挖典型事迹,实现了规模化、经常化宣传,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共鸣。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今年7月10日,在“身边的榜样”典型宣传工作开展两周年座谈会上,甘茹华说,正是由于我们围绕“持续、广泛、深入、提高、关爱”十字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创新方式方法,破解工作难题,不断深化、提升“身边的榜样”典型宣传工作水平,才实现了其深度、影响力、认同感不断提高,实现了典型宣传的常态化、品牌化。
产生共鸣:在推选过程中践行核心价值,在广泛参与中实现潜移默化
时代需要高尚,理想寓意希望。如何让“共识”形成更强烈的“共鸣”?“通过在推选‘身边的榜样’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群众参与推选‘身边的榜样’,引导大家共同关注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力量。”甘茹华说。我市不断创新机制和载体,让这些深藏在人们心底、镶嵌在人们行动中的共识,变得更加人物化、具体化、显现化。
广泛发动,广开推荐渠道。我市采取大会动员、媒体播报、公益广告、张贴宣传画、手机短信、网络论坛等形式,努力告知到千家万户。采取单位推荐、群众自荐和媒体征集相结合的方式,广开渠道,定期通报各地各部门的推荐情况,最广泛地调动各界参与的积极性。
建立数据库,严把入口关。我市在焦作网建立了一个“身边的榜样”典型数据库,容收集推荐、分类统计、典型查询、事迹宣传等功能于一体,实行分层次、分类别管理,做到涵养储备与总结培植、宣传推广同步推进,为先进典型宣传规范化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凡是入库的典型都要经基层推荐,并征求纪检、计生等10余个部门的意见,由领导小组审议,最后面向社会公示、投票,确保“身边的榜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事迹过得硬、群众信得过、大家学得来。
定期征集,形成选树机制。我市每半年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一次,不断充实完善数据库。每次公告一发布,全市各界积极踊跃推荐“身边的榜样”。目前,已征集5次共录入了175位典型,所宣传的“身边的榜样”都来自数据库。广大市民来电反映,这些榜样选得准、选得好,既平凡又感动,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市民纷纷表示,这些榜样由大家推荐、大家认定、大家学习,很受教育。
实现共振:让身边榜样的力量,变成推动社会和谐前行的力量
有了充分的“共识”和“共鸣”,必然能形成更深层次的“共振”。
焦作日报社时政新闻采访部主任董柏生在“身边的榜样”采访座谈会上如是而言:“勇敢果断的郭小亮、痴情育种的农民专家吕平安等,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始终感动着我、鞭策着我、激励着我把这些感动的点点滴滴传递给广大读者。”
沁阳市通过文艺创作升华典型,专门成立文艺宣传志愿服务队,将靳小秀、张志礼等“身边的榜样”以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并在“我志愿、我奉献、与爱同行”大型爱心捐助慈善文艺晚会成功展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博爱县则通过小品、豫剧、诗朗诵等文艺节目,让全县人民对身边的榜样耳熟能详,从中汲取心灵的养分。特别是邱小二的先进事迹,被编成了歌舞、话剧、诗歌等,在各种文艺会演中成为经典节目。
感于心者唯相惜,敏于行者意更长。榜样的力量一旦让人们把感动变成行动,则和谐社会将感动长存、感动常新、文明畅行。
如今,学习“身边的榜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市已蔚然成风——沁阳市设立了好人救助金,送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河南煤化焦煤集团中央医院连续两年为所有的“身边的榜样”进行义务健康检查;郑州漂亮宝贝动漫公司负责人从《焦作日报》上看到“身边的榜样”武苗苗同学小小年纪就撑起家里的一片天、自己从小没有玩具、长大后希望开玩具店的愿望时,专程赶到焦作,表示愿意帮她达成愿望;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文联,组织知名书法家连续两年为年度“身边的榜样”义写春联,并以部长名义给“身边的榜样”邮寄贺卡、送上祝福……
同时,市委宣传部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要求以“身边的榜样”为抓手,在持续、广泛、深入、提高、关爱五个方面下工夫,持续推进典型宣传工作;制定印发了《焦作市“身边的榜样”典型宣传工作制度》,从典型的推荐申报、数据库维护、采访报道、学习教育、关爱典型、协调机制6个方面进行了规范,进一步推动了先进典型宣传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并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先进人物、推动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报告会、编发《身边的榜样》书籍和光盘、开展大讨论等活动,形成了学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明确提出经《身边的榜样》宣传的先进典型,可优先参评当年度“感动焦作十大人物”。特别突出的,适时向上级和媒体推荐,在工作、生活诸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身边的榜样”,精神的家园,力量的源泉。一个又一个典型的推出,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人。于是,更多的人加入典型的行列,影响加倍扩大,宛如圈圈涟漪,势如雨后春笋。在这样的进程中,“身边的榜样”关注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虽然仅仅两年时间,已成参天大树。更可喜的是,一大片的森林正在孕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