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在市第二人民医院,不乏有一些身怀“绝技”的人,王虹就是其中一个。几个月前,她以全省第一的佳绩,被公派到德国交流学习,在我市卫生系统,仅有她一人。从德国学成归来后不久,她就被市第二人民医院领导任命为妇瘤科的“新掌门”。
医海无涯苦作舟
就像成龙所唱的《真心英雄》中那句歌词: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王虹之所以能不断攀上人生和事业的一个又一个高峰,也并非偶然。
接受记者采访时,这名外表文静的“女掌门”向记者展现了她内心坚韧的一面。
“进入医院工作一两年后,我突然发现,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王虹说,“从那时起,我内心萌发一个念头:我要考研,要向医学的高峰攀登。”
一边忙工作,一边忙考研,这对于王虹来说,是一个考验。何况,当时她已经成家了。
在得到爱人的理解后,王虹将内心的想法付诸于行动。白天,她踏实工作;夜晚,她捧书苦读。
“当时,我不知哪来的一股劲,每天学到凌晨2时才入睡,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一年多,那时看一场电影对我来说,都感到很奢侈。”
有付出就有回报。2003年,她终于圆了医学硕士梦,当年,她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录取,学习妇科肿瘤专业。而她的导师,则是我国妇科微创泰斗宋磊教授。在那3年,她潜心苦读,遨游在医学知识的海洋中。
2006年,医学硕士毕业的她,本有机会到国内知名医院发展,但是她坚定地选择了回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用她的话说,在肿瘤方面,市第二人民医院实力强大、口碑好,与自己的专业对口。更重要的是,院领导的发展眼光让她看到这家医院的发展潜力。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在王虹身上得到很好的诠释。
公派到德国交流学习,并不是医院选派的。这次出国交流学习,是省卫生厅组织的一个对外交流项目。由于机会难得,当时全省报名接受选拔的医生有数百名,而最终的名额只有30多个。
除了专业知识外,医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这次选拔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作为医学硕士,王虹的英语水平本来就有扎实的基础。而且硕士毕业后,王虹也没有放弃对英语的学习。
即便如此,王虹也不敢掉以轻心。在接受选拔考试之前,她拿出考研时的劲头,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每天,她都会挑灯苦读到半夜。
“掌握不好英语,到国外就无法进行交流,这就难学到先进的技术,以前这样的教训不少。”王虹说,“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第一轮选拔结束后,我和其他被选上的医生到青岛进行一个月的集中英语培训,由外籍老师任教,培训结束后,又进行了一轮选拔。最终,全省确定了32名医生参加此次出国交流项目,而我非常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
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说起话来轻声慢语、做起事来不急不躁,这就是工作中的王虹。又有谁能想到,在刚进入医院时,王虹却是一个急脾气人。
“患者都非常敏感,如果医生对她们说话嗓门过高、语速过快的话,会让她们的心里更不好受,从那时起,我决定改变自己,现在我做到了!”王虹激动地说。
不过,让王虹至今感到一丝遗憾的是,在遇到急事时,她还会皱着眉头。
由于王虹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再加上她的医术高明,不少住院患者点明要王虹当她们的主管医生。
前几天,由于连下大雨,使在该科住院的患者家属出行时遇到了麻烦。王虹了解情况后,自掏腰包,买了些“爱心伞”,供该科住院患者家属免费使用。
“患者离开家来到这里住院,肯定有许多不便之处,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从小事入手,为患者及其家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关注她们住院时的舒适度,就真正能把人性化服务落到实处。”王虹说,“下一步,我们将会为患者及其家属解决更多的问题。”
与国际接轨
记者注意到王虹的名片上,除了一面用汉语表述外,还有一面是英文介绍。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王虹的视野比以前开阔了。看来,她已做好与国际接轨的准备工作。
最近一段时间,在早上交班时,从该科医生办公室里总是传出用英语说话的声音,这是他们正在用英语进行交班。
这项措施是王虹提出的,因为德国之行让她深刻认识到,国际医疗领域间的交流日趋广泛,这对医务人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英语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提高整个团队的英语水平,王虹让该科医务人员每天早上分别用英文和中文书写医生交班本,并用英语大声念出交班记录。即使医务人员工作繁忙,也不能影响到英文单词的学习。
刚开始,年轻的医生们都不太习惯,特别是面对各种病种的专业英文单词时,更是束手无策,既陌生又拗口,更不用说脱口而出了;另一方面,交班的护士起初也不适应,因为听不懂交班的内容,再加上对专业英文单词理解不到位,遇到的困难也不少。即便如此,王虹仍不放弃。
在她的鼓励下,现在该科医务人员已突破学习英语的困境,学习热情也逐渐提高了。如今,不少医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对患者的病情、床号、诊断以及病情变化等进行表述了。
而这,与该院领导班子打造一批全球化、复合型的医务人才队伍的战略目标不谋而合。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王虹的带领下,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瘤科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