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民工之家。
丈夫黄开之在焦作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一个工地打工,妻子易春叶则在家里做全职太太,他们的大儿子新宇和小儿子奥凯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新宇在市龙源湖小学念三年级,奥凯被送到了市龙源湖双语幼儿园。
每天早上,黄开之和易春叶将4岁的奥凯送到幼儿园后,自己驾车到工地上班。下班后,两口子将孩子接回在市人民路一小区临时租住的家中,妻子忙着做饭,黄开之则和两个儿子讲故事、做游戏,其乐融融。
这个幸福快乐的四口之家与其他家庭看不出有什么不同,而且比一般的家庭还富裕。15年之前,黄开之刚来我市打工时,做梦也想不到会过上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2006年7月20日,黄开之在我市首届农民工节上被评为焦作市“十大农民工”之一。2010年7月,他买了一辆五菱之光汽车,去年在中华新天地理工帝湖湾小区买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新房,成为名副其实的焦作人。
1997年,刚刚17岁的黄开之不甘心一辈子过从土地里刨食的生活,怀揣着梦想从老家信阳市光山县泼陂河镇来到焦作,在原市一建公司(现焦作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一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刚进公司时,人生地不熟,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整天和砖块、泥土打交道,黄开之打起了退堂鼓,心想还是回家种地算了。当时,黄开之的师傅觉察到他的不安,多次找他促膝交谈,说:“你遇到这么点困难就想回去,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工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跟大伙儿讲,大家一起想办法。”听了师傅的话,黄开之心想:凭自己一身的力气,不信干不出个样儿来!从此,他一头扎进建筑工地,想方设法寻找一些废弃原料一遍遍演练。工作时,他跟着师傅学;别人休息时,他拿出身上带的书本继续学习。多少次把手砸破,多少次手上的老趼一层一层地脱落,几年下来,黄开之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技艺。
憨厚的黄开之笑着告诉记者,现在他算是一个大工头了,手下最多时有200多号人,自己每月最多能挣近2万元,最少也能挣七八千元。在老家,黄开之成了名人,乡亲们都很羡慕他。父母既为他高兴和骄傲,同时也提醒他不能忘本,继续踏踏实实干活儿。“我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要起到带头作用,带领农民工为焦作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黄开之说。
十年磨一剑。黄开之从一个农民到打工仔,又从一个打工仔到焦作市“十大农民工”之一,现在又成了农民工的领路人。黄开之深情地说:“我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培养,今后更要善思、好学、苦练,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图① 活儿多时黄开之还要亲自到一线干活。
图② 幸福的四口之家。
图③ 19日下午,妻子易春叶和大儿子新宇上街买好菜,为庆祝今天的农民工节作准备。
本报记者 李英俊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