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委市政府日前下发的《落实公务接待 “三严四禁”规定实施细则》中,提出“每人每餐不超过60元”,“不得食用野生黄鱼、鲍鱼、鱼翅、辽参及其他高档菜肴”,“不得提供茅台、五粮液等高档酒”,“严格按照公务卡消费制度刷卡消费,实行一次一结算”等内容引发热议。(据7月4日《温州日报》)
针对此事的舆论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一顿饭60元的定价是否过高,是否相比寻常百姓还是有点奢侈?在公务接待在其他各地仍属“机密”的背景下,这个问题目前还不成问题,能公开定价已经是太大的进步。别说60元,哪怕是100元、600元,起码做出了敢于直面民众、直面所服务的纳税人的姿态,而不再“欲说还羞”。至于纳税人能不能受得了,可再作别论,比如待其他各地也都敢于公开之后。在此之前,敢于明码标价的温州就是绝对的先进。
第二种批评集中在“内外有别”和“上下有别”上。这个公务接待标准只是在温州的公务来往上管用,如果有了外来客或上级莅临,明码标价无效。如果对此进行口诛笔伐,我觉得温州着实很冤。你到了别人家去,人家好吃好喝地招待一番,人家到了你的地盘,怎能粗茶淡饭?上级去别的地方得到了盛情款待,到你的地方却寡油少盐,怎能不令人心生异样?
记得2010年四川白庙乡公开公务支出,被舆论盛赞为“全国第一个全裸乡政府”。效果的确立竿见影,该乡招待费一个月直线下降近九成。但据报道,之后到该乡走访的上级人员也随之骤减,争取的项目和资金也少有进展。白庙乡的“独善其身”换来了外界的“不敢近身”。温州又怎敢不“内外有别”,怎敢不“上下有别”?
虽然温州采取了“有别”策略,但不免令人担忧。这“外边”和“上边”的人到温州一趟,会不会倍感忐忑和压力呢?你想啊,人家平时都是60元的标准,自己来一趟让人家超标了,怎能不让人产生负罪感?能不去还是尽量不去吧。于是来往少了、交情淡了,一些事情也就不那么好办了。
但改革不能走回头路。温州不能退,其他地方就得进。这前进可以使温州不致成为孤岛,但又不是为了温州才前进,而是自己学先进,是顺应时代大势。7月9日,国务院公布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中,要求今年10月1日起,县级以上政府须将“三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定期公布。超预算开支“三公”、购建豪华办公用房、安排与业务工作无关的出国考察等情形,或将面临处分。以后,若不能像白庙乡和温州一样主动前进,可能就得受点外力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