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金融之窗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办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
成功办理第一笔网上信用证业务
开展“金融信息保护宣传月”活动
网站返利要留心 传销把戏须辨清
切实抓好
内控案防工作
选对理财最大化投资收益
举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图片新闻
加强投递服务管理
微笑的“绿衣天使”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笑的“绿衣天使”
—— 记高新收投服务分局投递员董桂云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通讯员 高松涛

  每天早上6点半,市邮政局各收投服务分局的投递员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其他伙伴一样,7点半左右,高新收投服务分局投递员董桂云已把分好的报纸整理装车,迎着朝阳,开始了第一班投递。晚上8点左右,当大家都端坐在饭桌前,尽情享受亲情温暖的时候,董桂云投递完最后一封邮件,踏着晚霞,行驶在回家的路上。9年来,这种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用微笑服务用户

  投递工作十分辛苦,每人每天要进行3次投递,段道里程超过50公里,投递重量在70公斤以上。行走在邮路上的董桂云却始终带着微笑,服务着辖区每一位用户,因为她明白,自己的服务质量代表着邮政企业的形象。

  今年4月的一天,退休教师王素云发现信报箱里没有报纸,这可是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的事。王素云非常生气,第二天当董桂云再次来投递时,便质问董桂云报纸哪去了。“明明把报纸投到信报箱里了,怎么会没有呢?”满腹疑虑的董桂云一边面带微笑地向王老师道歉,一边仔细检查了王老师的信报箱,发现信报箱下端有被撬的痕迹,便微笑地对王老师说:“您的信报箱被别人撬了,丢的报纸我买一份给您补上,再安个新的信报箱到你家门口。”

  第二天,董桂云便将新的信报箱安到了王老师的家门口,王老师家在五楼,看到董桂云每天楼上楼下送报纸,心里过意不去。她要求还是把信报箱安在一楼,但董桂云面带微笑地说:“我年轻,身体好,多走几步路,没有事的。”

  用微笑传递真情

  一封封书信满含着浓浓的情谊,一件件包裹满带着亲人的问候和眷恋,一份份报刊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董桂云深知,自己的工作就是将亲人朋友的期待化做这一封封书信、一件件包裹和一份份报刊。

  去年10月的一天,董桂云投递一封落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信件,几次因地址不详无法投递。董桂云并没有简单地按原址退回。利用休息时间,她开始在地址附近打听收件人李先生的线索,一天、两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打听到了收件人的信息,辗转将信件送到了收件人的手中。“真的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及时将母校的通知书送过来,我可能都赶不上母校的80周年校庆了。”接到母校校庆通知书的李先生激动地说。

  用微笑温暖人心

  为了让服务段道的用户及时看到报刊、收到邮件,董桂云将用户所订的报刊熟记于心,及时准确地送达。哪家的信报箱坏了,她就主动修补更换;路上遇见老人买菜回来,她总是热情地帮老人拿到家里。

  3年前,董桂云开始负责新区李万街道办事处的投递工作。在投递中,她发现一些老人行动不便,儿女又不在身边,便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阅读报刊、信件,替她们缴水电费、取包裹,经常上门嘘寒问暖,逢年过节给老人带来米、油等生活用品……就这样一帮就是3年,真诚的服务温暖着老人们的心,老人们总是对周围的人说:“儿女虽然不在家,桂云就像女儿,比女儿都亲。”

  就这样,9年来,她始终把用户当亲人、当朋友,在平凡而辛苦的岗位上履行着邮政终端服务的投递职能;9年来,她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位用户,传递亲情、传递友情;9年来,她始终保持着对投递工作的热情、对用户的热诚,用微笑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和赞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