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60年代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和我一般大的孩子,从小接受的是英雄主义教育,做梦都想当英雄。那时我看得最多的是小人书《上甘岭战役》,《小英雄雨来》,还经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弟弟们听。
我心中的英雄是董存瑞,在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托起炸药包;我心中的英雄是邱少云,在烈火烧身的情况下,始终一动也不动,用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我心中的英雄是黄继光,用自己的胸口堵住敌人的枪口;我心中的英雄是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那时候,我爱看战斗片。在《地道战》中,我记住了的英通顽强的高老忠和高传宝;在《地雷战》中,我记住了民兵英雄李勇;在《平原游击队》中,我记住了足智多谋的李向阳;在《铁道游击队》中,我记住了机智勇敢的刘洪和王强……
公社有放映队,放映队员经常背着大锅到各个大队轮流放电影。我们撵着放映队,哪部片子都要看上四五遍。电影《英雄儿女》,我一共看了七遍。有一次,天下着小雨,我们顶着塑料布站在露天广场,坚持把《英雄儿女》看完了。结果,裤子被水淋湿,紧紧地裹在身上,一动干巴巴地疼。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就是“英雄儿女”,我顶风冒雨、不怕困难,这些都像英雄。
闲下来的时候,大家就唱《英雄战歌》,“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往往刚一开头,就被哥哥抢过去。我抢不过他,就在心里唱,赶上哥哥忘词的时候,我就提醒他。可哥哥一点也不领情,仿佛我唱了《英雄战歌》,他就当不了英雄一样。王成手持爆破筒冲向敌人,高喊“向我开炮”的情景,成了一道剪影,立在我童年的世界里。
在家乡的小土丘旁,我们多次模仿王成坚守阵地。大家拿着小土坷垃来回打着,衣服上、脸上、嘴里都是土,可没人哭,也没有人躲,任由土坷垃雨点般地往下落……大家最怕提前离开土丘丢失阵地而当不成王成那样的英雄。
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当成英雄。但英雄梦却一直伴随着我,越来越新,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