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山阳城 上一版3
逯艳玲长篇小说
《爱在旅途》序
在东漖的日子
你把我放在玫瑰床上
也是爱情
诗词十二首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7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东漖的日子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李 莉/经典叙事

  在东漖的日子

  因为休假,刚和在广州做药材生意的姨妈姨父联系好,第二天就坐上了南下的列车……20多个小时之后,终于到达广州火车站。在姨父的带领下,又一个小时后,终于到了他们做生意的地方:东漖镇商业城。这是一个规模不算很大的中草药加工出售并出口的商业城。虽说东漖是一个镇,却全然没有小镇的狭小与落后,相反,宽敞笔直的公路很是洁净,公路中间的花卉草坪更是可观,20多层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正在建设的高层建筑,也以它不可疑视的现代化设备而气势逼人。如果说它与广州市区的差别,我认为就是这里的流动人口相对减少,交通堵塞也大大减少。与其说它没有市区的喧闹繁华与嘈杂,倒不如说这里更多了一分发展中的清净、含蓄与向往。

  刚到商业城,就被姨父告知,这整个商业城是被一个女老板谢平买下来而后又招商的。在东漖商业城安营扎寨的,多是来自河南、湖南、四川等地的生意人。他们从内地以特优价收购当地特产的药材发货到这里,再按照要求加工处理,以高价出售。销售对象一部分是药材交易市场的广东人,一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药材商,还有一些是通过谢老板销售给外商。和其他地方一样,东漖也有很多打工妹。我刚到的时候,正好有一批要出口的金蝉衣正在加工。就是把金蝉衣的四条腿剪掉,以每公斤15元计件。下班后要把剪掉的虫腿清理好。四五十名打工者,又是来自不同的地方,自然需要管理。姨妈就是负责这项工作的,包括记名单,收发工具,维护工房的秩序、卫生和有关制度。我来以后,姨妈就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我,一来学点东西,二来锻炼锻炼。姨妈则负责做饭和其他的生意。于是,除了早饭和中饭时间,我白天所有的时间就是和工友们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做工(去药材市场例外)。对于他们的了解也渐渐增多。他们大多来自湖南、四川,三个一帮,五个一派,在外面租房子住。也有几个本地的,有工作,但为了挣几个零花钱,下了班或休假也到这里打零工。

  这些外来妹,以20多岁居多。可是不问不知道,她们多是结过婚的女人,孩子都已七八岁。生活迫使她们不得不离开孩子,远走他乡,打工挣钱,维持生计。当然,劳动的本能也使她们习惯了这种辛苦。红英、红莲两姐妹就是其中一例。她们每天五点钟起床,给在建筑工地打工的丈夫做早饭,然后六点钟步行赶到工房,中午随便吃点方便面甚至有时不吃,一直熬到晚上下班才回去。用她们的话说,宁可少吃几顿饭,用省下来的钱给远在四川的孩子打一个长途电话……很快,这批金蝉衣就要加工完了,却发生了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

  因为到了最后,几吨金蝉衣只剩下七八箱。有的打工妹为了多挣钱就提前藏了几箱,以至于有的没活干了,有的还绰绰有余。于是有人大为不满,开始用家乡话大声发着牢骚。我听不懂。谁知一会工夫,就同有活干的人交锋了,彼此大声吵着。其中还由两人对骂发展为三个人、四个人对骂,我急忙从中调解,可是根本没用,谁比谁都火大,谁比谁都有理,那种不甘示弱、拍着手掌叫阵的架势,大有一拼到底的火势。无奈之下,我只好让人去把姨妈叫来。经验丰富的姨妈了解情况后,几句话就把阵势压了下来:“你们有些打工的,也是太聪明了,可是骗不了我这个老太婆,谁干得好谁干得不好,我不在这儿,不要以为我就不知道!你们要吵,就跟我吵好了。从现在开始,金蝉衣要统一安排,谁也不能多藏多占!”于是,刚才还杀气腾腾的气氛一下子缓和起来。姨妈走后,一个工友告诉我,刚才吵架的几个都是湖南人,我疑惑:“老乡还吵架?”“经常是这样的。有的人也不自觉,大家都是出来打工的嘛。”原来是这样,可见出门在外的打工妹不止是苦一点累一点,从她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不止是生活的内容,更有生存的规则。

  很快这批活干完了。因要停几日再发工资,工友们都各自散去。有的到别处找活,有的到厂里打工。后来听说有几个心急的先找谢老板结算了工资,之后谢老板对她们说:“以后别到我这里来打工!”后来,我才了解到谢老板的“不近人情”。原来谢老板搬到东漖商业城也不过一年的光景,以前在别处做生意一下子赔了几百万。这才又重新起家,搬到东漖。周转资金一时紧张,工资自然会迟发几天。而打工妹就怕老板拖欠工钱,找老板要也在情理之中。而对于谢老板来说,她在乎的不是这千把块钱的工资,而是在她困难之时她更需要工人的信任和理解。而她们非清算不可,自然也伤了一个大老板的面子与自尊。才会说出那样的气话来。又听说谢老板的丈夫是个医生,与商业格格不入,从不过问生意中事。而要强的谢老板,只能是里里外外一个人打点。脾气急躁,性格干练,社交广泛也在情理之中。我就又想起那句话来:“做老板也不容易啊!”是啊,何况又是一个女老板!随着几个日本客商的到来,我又一次亲见了外表平平40多岁的谢老板的交际能力,又何止是交际能力,那分明是商界的竞争合作与友谊!于是,在东漖商业城的日子里,我虽说不能天天见到谢老板,却时时能感受到她的影响,她的存在。

  在东漖,和姨妈、姨父住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河南老乡——东江。因他长我4岁,我叫他东哥。他随姨夫做药材生意已有三年。其精明能干很得姨父赏识。因此东哥不仅是姨父的合作伙伴,更是姨父的得力助手。虽然大家白天各忙各的,可是一到晚上,大家都会在一起小坐,安排一下最近的业务,说一说最近的心思,分析市场行情。或者,有了不顺心的事发发牢骚也好。于是,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我们几个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姨妈、姨父一间屋子,我和东哥“隔墙”各一间屋子。都在二楼。说是“墙”,其实就是合成板(对于在外地的生意人来说,我们能住在这上下两层的房子里,已经是很好了)。于是,在每一个充满商业气息的白天过去之后,等待我们的都是一个充满温暖充满亲情的小家庭。偶尔,他们也会带我去参观位于珠江江畔有名的白天鹅宾馆,而后再看看夜景,坐坐轮船,逛逛夜市,买点日用品。累了,就在店铺老板那儿休息,要瓶啤酒,小吃,闲聊一番。即使白天再累,能有这样一个美丽轻松的夜晚作为补充,也是心存感激的。

  因为与东哥只有一“板”之隔,对他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每晚凭着听觉就知道他在屋里干什么。若是用手机交谈,更是听得一清二楚。有时候,也可以听到他在小声念一篇文章。我想他不仅是为了练习普通话,而且是为了熟悉一下久已陌生的汉字。他曾告诉我他读书的不足。更多时候,是他打开录音机,让温馨动情的歌声充满每一个人的心中。而我一个人躺在东哥专门为我制作的竹制的小床上时,听着录音机里的“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每个春夏秋冬……”还真有点感慨万千。这其中有独自在外的寂寞,也有独自在外的向往。有时我就是伴着录音机的歌声睡着的。而有时他关掉录音机,看书、记账或者睡下,我就打开枕边的小收音机,听着听着也不知何时就睡着了。等到一觉醒来,再关掉那“吱吱”的声音。而对东哥的了解还是在一次意外之后。那天我和姨父、东哥一起去如意坊对面的药材市场。在一个办公室里,刚才还在这儿有说有笑的一个河南老乡,突然从外面跌跌撞撞地走了进来,脸色发黄,直翻白眼,一下子就倒在座椅上。大家忙问他怎么回事。原来是下雨路滑摔了一跤,迷迷糊糊去银行存了款,回来就成了这个样子。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姨父一声“赶紧送医院”提醒了大家,东哥一下子背起了老乡,姨夫在一旁扶着,我提上姨父和东哥的包,紧跟其后,坐上轿的,直奔广州人民医院。经过一番忙碌,老乡很快清醒过来,说是最近因为生意上的事生了些气,又加上早点没吃,摔得也重了些,就有些吃不消。因为误了中饭,老乡建议去餐馆吃饭。结账时,却是东哥付的账。再加上在医院挂号、急诊、验血等费用都是东哥出的,老乡更过意不去。东哥却说:“谁拿都一样,别计较这个。”早听人说河南人出门心齐。我终于在广州见证了这句话。他们不只是生意人,更是来自河南的生意人!他们在广州这个大市场里,互相帮助、有难同当的义气把他们紧紧拴在了一起!这种力量远远超过了金钱所能买到的。因此,对东哥就多了一分敬重,对他的留意也自然多些。

  东哥相貌平平,一米七八的个头,显现出男人的结实与高大。最能证明他能干的就是他平时干活时的麻利和力气。有时赶上姨父的药材要加工,他的速度与熟练,真是让人望尘莫及。虽然他在广州已有三年,也算是一个小老板,却丝毫没有老板的架子。穿着打扮依然不失其质朴。言谈不多却为人热情、大方。尤其到了晚上,竟然能够耐得住寂寞。真有一分坚持和内秀在其中。不然,早就像有的人那样在深夜去敲人家的房门了……

  东哥是一个有妇之夫,妻子在老家一所学校放映电影。平时还要种地带孩子。甚至遇上收麦子、打井之类的大事她一个人也能应付。谈及他的妻子,东哥毫不掩饰对妻子的赞赏与佩服,夸她是一个很能干的女人。对此,我深信不疑,单凭丈夫一年回家两三次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一个女人的坚强与独立。只有这样,东哥才可以安心地在外地干一番事业。从东哥身上不就验证了一种很好的结合吗?在信任中互相努力互相进取。我想东哥一定在心底珍爱着他的妻子。

  没几日,东哥告诉我他要去外地办点事。看着他收拾好东西,我却执意地要出门送他。宽阔的大路上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概是想陪东哥再走一走吧。就这样,很快就离开了东漖商业城。最后东哥说“还有零花钱吗?”我说“有”,他说“给你留一些吧,”我说“不用”。短短几句话,一下子我的心怎么就那么温暖。也许在他心里我就像他默默关心的小妹妹吧,那分感觉纯洁而美好。“回去吧,别送了,”“哦……”我转身朝着来时的方向走去,冥冥中,感觉到这一别会成为永远。

  很快,我的假期也要到了,工资也由姨妈转交给了我。我要走了,东哥还没回来,只有姨妈、姨父送我。除了告别和叮嘱,没有再多说别的……

  火车上,朴素无华叱咤风云的谢老板,勤劳致富相濡以沫的姨妈、姨父,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打工妹们,东哥的淳朴厚道坚韧豪迈,还有广州的一切,东漖的一切,点点滴滴,一一出现在脑海,挥之不去……

  本版照片采自本报资料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