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邱明媚)我省2011年县域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排序近日出炉,沁阳市位列第四。这是该市连续第三年跻身全省前四强,该市也是焦作唯一蝉联前四强的县市。
自2008年起,省统计局确定了新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新指标体系分“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生活”、“可持续发展”三大部分22项具体指标,与之前相比,主要加强了对经济发展质量、结构、效益以及人均指标的考核。
“指标变化的背后是对县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严格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沁阳主动转、提早转、深入转、持续转,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沁阳市委书记陈敬如说。
该市大力实施“项目带动、资本活市、人才兴沁、环境赢商”战略,每年30多个投资超亿元项目落地生根,先后有8家全国500强企业花开沁阳,形成了以新能源、现代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格局。
项目建设是根本抓手。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该市化挑战为机遇,出台了“十六条”经济新政,鼓励企业搞技改、上项目,斥资8000余万元帮助当地企业渡难关。目前,该市超威、永威、崇义轻工等骨干企业均实现产销两旺,全市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11家。
今年1~6月份,沁阳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有224个,计划总投资739.7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超亿元的有35个,超10亿元的有10个。
与此同时,该市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三化”协调发展的突破口。目前,新规划的15个新型农村社区已完成投资8.3亿元。在保证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业的效益,也为新型工业化开拓了广阔空间。
“在此基础上,我们采取引企上山、荒坡地治理、提高投资强度等措施,就会为沁阳再腾出5万亩的工业容纳空间。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预计沁阳未来20年的工业化将不受土地制约的影响。”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新洪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沁阳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97亿元,分别增长12.2%和13.4%;国税收入增幅居全省十强县市的第三位。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