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从2008年中央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至今,全国累计有2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2011年年底,全国在岗大学生村官数量达21万,到2015年,中国大学生村官数量将达到40万,覆盖三分之二行政村,到2020年将达到60万,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目标。这意味着今后5~10年,平均每年大学生村官总量将增加4万至6万名,逐步实现大学生村官在东、中、西部村庄的全覆盖。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在论坛上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是成长成才的一种正确选择。希望大学生村官深入农民中去学习,始终保持与广大村民的血肉联系,充分建立起与村民之间的互信;要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勇于应对困难。
“中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给新农村建设培养骨干力量,二是在农村一线培养人才,为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储备力量。党的事业说到底是人民的事业。选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就是要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磨炼意志、成长成才,成为对群众有浓浓感情的贴心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表示。
兰考县葡萄架乡董庄村党支部书记程广京,是河南省首位“大学生村官”全票当选的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他为什么能得到村民的拥护?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把村民放心头,村民把我当回事”。他致力于群众致富,携手务工人员创办了该村第一家企业;自身示范流转土地120余亩,并创建了该村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运输能手协调,成立了第一个运输队……任职3年来,共带动120余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近四倍。
但在现实中,有关专家认为也存在一些大学生村官对组织上的培养用意缺乏正确理解,出现角色偏离现象:有的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存在“过客”思想,有的存在“镀金”倾向,有的存在“怕事”心理,有的还存在“自傲”心态,这些不仅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形象,而且制约着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白益华说,实践证明,是否具有基层工作经历,是否经过基层锻炼,对于将来无论成为哪个行业的骨干,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要到10年、20年以后才能更见成效,所以一定要用长远眼光来看待。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