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节目,有公信才有生命
【事件】郭先生称年初参加福建东南卫视的电视职场招聘节目《步步为赢》,经过多轮选拔之后获得小米公司一份年薪20万元的工作。当郭先生去公司报到时,被小米公司以没有合适职位为由拒绝。目前,郭先生已提起诉讼,向小米公司索赔5万余元。(8月1日《北京晨报》)
【观点】电视求职节目作为一种集娱乐性、实践性、实用性的新型电视节目,具有很多优势,这类节目要获得良性、健康的发展,公信力是处于第一位的。所谓公信力,就是招聘者必须是那些真正要寻找人才的企业;应聘者也必须是真正要寻找工作的求职者,然后在电视台提供的这个平台上,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如果缺乏了公信力,电视台通过炒作获得收视率,公司通过炒作做宣传,却把求职者当成是一种道具,则这样的节目,是不会有真正生命力的。 ——《法制日报》
没有人“拒捐”,
拒的都是“糊里糊涂的捐”
【事件】深圳市绿色基金会近日发起近20年来首次大规模义捐活动,称获捐资金将用于城市景观林带建设。让人意外的是,该消息一出,支持者寥寥,网友反对声成片,有网友称“作为纳税人,我已经纳税了”,还直指政府部门绿化建设中的“浪费”和“不透明”,该活动目前未收到捐款(8月1日《晶报》)。
【观点】民众质疑多了起来,这是一种公民意识的觉醒,不能简单地以国人精神堕落、丧失掉爱心来作为解释,不然就无法解释国人在汶川地震之后的表现。在一个物质正在极大丰富的社会,大家捐款应该是“不差钱”的,差的是一种认同感情——一个捐款,肯定是清清楚楚的、名正言顺的、磊磊落落的,大家慷慨解囊,不是钱多了没处花,而是因为从感情上认同你,且有一种崇高感,如果出于好心而想捐钱的人,要担心钱财会流入一个贪污腐败的组织手里,要担心自己的举动会被嘲笑“很傻很天真”,你如何让他满怀热情地踊跃掏钱?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