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许伟涛
实习生 李明轩
7月25日,河南中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热闹非凡,该公司第一届科技节开幕,市领导来了,企业同行来了,合作伙伴来了……此次科技节由该公司主要子分公司17个展团参展,共展出技术创新项目200余个。
据悉,这也是我市首家企业举办科技节。
中轴集团是个老牌国有企业,当年靠着科技部的一项技术推广计划,将生产件由车削改为模具加工,大大降低了材料消耗,使企业起死回生。从老城区搬迁到新区后,中轴集团开始跨越式发展,目前其凸轮轴年产销500万件,位列全国第一。该集团不仅是一汽、二汽、北汽、一拖、大柴等国家大型企业配套企业,其产品还出口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一跃成为中国机械工业500强、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一……
是何助力中轴集团如此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企业来讲,科技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和源泉。中轴集团狠抓科技创新,不仅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为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核动力’。”中轴集团总经理朱天合说。
此言非虚。1997年7月28日,中轴集团成立之初,企业一缺资金,二无优势产品,名不见经传。正是注重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从体制机制上、人力物力上和舆论导向上,鼓励、保障、推动技术创新,中轴集团内部形成了浓厚的技术创新氛围,不断创造出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创新成果。
中轴集团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厚重的技术创新史。
1999年11月,中轴集团召开第一届科技创新大会,颁布了系统的企业科技发展规划,把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企业的指导思想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
2001年7月,中轴集团建立技术人员项目承包激励机制,后经多次修订,将激励范围由单纯的技术人员扩大到包括非技术人员;
2009年12月,技术人员项目承包激励机制更名为技术创新体制,所覆盖的对象也由仅针对个人扩展到对组织的激励……
这些激励技术创新机制的颁布和实施,为中轴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仅最近5年间,中轴集团完成大小技术创新项目近1000项,获得国家专利120多项,还成为部分产品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人才和资金是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为此,中轴集团2009年10月专门出台了《加强人才和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了首席工程师制度,对公司各类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出台了分类分层培训提升计划。在加强自身技术团队建设的同时,该集团不失时机地从外部聘请行业顶级专家和技术领军人物,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产品批量投放市场。
15年来,中轴集团每年的研发经费都超过了销售收入的5%,从外部聘请的高级工程师和其他技术人才共80多人,远程专家系统触角更是延伸到了全国各地及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并与国内外14个大学、科研院所和专业技术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经过多年技术创新沉淀,中轴集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层技术创新体系:第一层次是以国内外行业顶尖专家为引领的创新团队,联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聚集高端人才,促进产学研合作,承担企业重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重大技术研究课题任务;第二层次以本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专业研究所为研发平台,承担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产业化前期准备及工艺技术创新等重要技术创新课题任务;第三层次由工会牵头,以技术工人为骨干分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技术创新力量,通过小改革、小发明、小创新等活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质量,近5年来,由一线职工完成的“五小”技术成果有2200多项。
中轴集团成功了!其奥秘就是立足自身实际,一切以市场为中心,通过卓有成效的结构调整,坚持实施以产品为重点的快速发展战略,初步建立了技术含量高、市场适应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高端产品体系。
正是具备了技术持续创新和产品研发的机制和能力,中轴集团的许多产品在短时间内从无到有,并以极快的速度跃进行业前列,甚至成为行业的龙头,中轴集团迅速步入稳健发展快车道:
依靠楔横轧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用短短3年时间,拿下了农机花键轴行业的半壁江山,成为全国轴类行业的排头兵;
2003年,靠着冷拔油缸技术,在煤矿液压支柱行业一跃进入前三名,把单体支柱发展成了企业的支柱产品;
2004年,将从德国勇克公司引进的高速高效外圆曲面磨削技术与楔横轧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形成了独有的发动机凸轮轴制造专用技术,仅用了7年时间,就成为全国最大的车用柴油机凸轮轴企业和全球最大的大功率发动机凸轮轴企业之一;
2005年,依靠热挤压成型工艺,一举成为全国重卡传动轴锻件领军企业,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60%;
2008年,涉足专用车行业,5年后拥有了轻量化技术、一次成型大梁、7米加长半挂车侧翻自卸自救技术、激光定位防侧滑技术等10多项专利技术,半挂运输车跻身全行业十强……
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产,中轴集团实现了一次次新的飞跃。“中轴集团原本没有什么产品优势,10多年来靠着不断的产品研发和技术突破,目前已经建立起了以发动机凸轮轴、汽车锻件、轻量化专用汽车等为代表的在国内外具有领先优势的产品及产业体系。”临近采访结束时,中轴集团董事长马海洋自信地告诉记者,“今后5年,中轴将迈向世界顶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行列,实现由零件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向发展成套装备产品的重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