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伟涛
经济转型最大的难点在哪儿?是缺少好项目、缺乏资金流,还是创新意识弱、技术待突破?笔者以为,经济转型首先需要的,是突破原有思维模式,树立企业经营、产品研发的新观念、新思路。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产业基础限制,我市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相当艰巨。而部分企业在多年的经营惯性下,往往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长远经营目标,抱着单一产品或某个区域市场不放手,甚至出现极端的产品单打一现象,因此在市场发生巨变的情况下,受到了极大的惩罚。在此方面,我市关停并转企业的教训,曾非常惨痛。
痛定思痛,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所需要的,正是要突破因循守旧的思维,重新思量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找到机遇背后与自身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对此,我市本土企业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多年来专注科技创新的积淀,在结构调整中剑走偏锋,成功进军新能源锂电产业;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使其产品二氧化锆,经超微技术加工后,做成新材料,附加值的提升可以10倍计算。此两者,可谓产业转型的经典样本。
如果说,自主创新的厚积薄发是这两家传统化工企业的转型之基,那么对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独到眼光,则是两者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思维模式既然被称之为立足于一种世界观、认知体系、信念,而形成的固有、稳定、反复使用、具有范例特点的思维规范、模型或模式,也就决定了传统企业想要突破旧有思维模式,在结构调整上有所作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做过一个著名的“三山实验”——他首先在桌上放置了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要求一个三岁的儿童面对模型而坐,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并放一个玩具布娃娃在山的另一边。然后,他向儿童问了两个问题:一、你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二、布娃娃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结果发现,三岁儿童的两题答案是一样的,即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和关系。
这种“自我中心”的视角,正是儿童思维的典型特征。而对于诸多缺乏新思维的企业来说,又何尝不是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从而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长远经营目标,产品几年、几十年一贯制,而且不上项目,不求发展,坐吃山空,最终陷入无活可干的死胡同。
值得庆幸的是,从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到《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的印发,不仅为我市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更彰显了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力促转型升级的决心和信心,吹响了经济转型、科学发展的号角。
毋庸置疑,持续推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正是我市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路径。由是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和经济转型的主体,应该从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中,抢抓机遇,结合实际,寻找自身转型的现实路径。
资深传媒人、财经作家唐凯林曾著《突破:中国民营企业家非常管理故事》一书,描述了一众民营企业家为做大做强所做的突破。笔者以为,怎样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众多企业家来说,最大的突破,应该是思维的突破。毕竟,企业在经过漫长的成长、成熟过程之后,走向发展周期的高峰时,往往让人容易产生“一叶障目”的幻觉,以至于思维常常“返老还童”。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思维的创新与突破,正是事物创新求变的法宝,也是在经济转型中敢于创新求变的母体。由此,笔者不妨多出一问:你的布娃娃看见了什么?
编者按 如果有人问,纵观开年至今,最能代表焦作经济转型发展的热点是什么?很多人会说: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经济转型战略机遇,我市企业又该如何抢抓机遇,积蓄力量,谋求发展,有所作为?本刊从即日起刊发经济转型做示范系列评论,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加力,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