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对一个医院来说,服务好是基础,质量好是根本,医德好是医院发展的保障,三者相辅相成又互为因果,都搞好了,群众的满意才是真正的满意!”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李富梅说。基于这一思路,该院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思路,全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细节入手,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本报今日专门推出报道该院创新健康服务惠泽百姓的长篇通讯,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金珊珊 朱传胜
本报通讯员 李 磊 郭欢欢
依旧是亲切的笑脸,依旧是浓浓的关怀,一切仿佛没有改变,一切却又悄悄改变: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全国文明诚信十佳示范医院、省创新型单位、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几年来,市第二人民医院取得了多项沉甸甸的荣誉。伴随着荣誉而来的,是填补我市医疗行业空白的科研成果一等奖,是群众赞许信服的“看肿瘤到二院”,是被《健康报》等多家媒体盛赞为“走在全国前列”的多项服务举措……
宝剑锋从磨砺出,创造辉煌的奥秘是什么?该院院长李富梅一语道破:“起始于服务,起始于观念的变革。”
正是靠着创新服务这个根基,靠着患者至上、群众满意的理念,靠着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以为民、便民、利民为视角,市二医院一步一积累,一年一超越,道路越走越宽广。
公立医院找准公益定位
“有了这么多专家的手机号,以后看病可方便多了,小病再不用发愁去哪儿咨询了。”市二医院两年前向社会公布该院所有医疗专家的手机号码后,市民交口称赞,此举也被众多卫生媒体称赞为开先河的创新之举。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责任。作为一个背负广大患者生命与健康之托的公立医院的负责人,李富梅认为,衡量一所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水平,不在于它的规模架构和经济效益,而在于这所医院作为一个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机构,为患者服务的影响力有多大。基于此,市二医院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提出了“健康焦作”理念。
打造我市最大、最专业的健康咨询平台,是两年前该院进行公益定位的初次涉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片喝彩声。该院将所有医疗专家的手机号码全部对社会公开,并郑重承诺“如果您有健康需求,请随时与我联系”之后,很多专家的手机成了群众的健康热线,无论白天黑夜,他们对每个咨询的电话、短信都认真回复。该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宁玉林告诉记者,他的电话大约70%都是群众向他咨询的,有时做手术,他就把手机留到科室由护士负责接听,并记录咨询者的电话,等手术结束后再及时回电话。谈及这种不计报酬的工作状态,宁玉林说出了所有专家的心声:“有时候就几句话,就可以避免患者误诊误治。对于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医生,这是我们的职责!”
目前,利用方便、快捷的网络进行健康宣教已成为该院为民服务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很多科室和医生开设了博客、微博、飞信,并组建针对不同病种的QQ群,免费为群众就医解疑释惑。急诊科主任王旋麟飞信救治河北保定青年的事迹,当时在焦作、保定两地传为佳话。
作为公立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二院人永远有着恪守医德的大爱胸怀。
今年年初,跨越全年、涉及40多个专业、100余名专家参与的“健康焦作”周末专家大型义诊活动拉开帷幕,这是该院落实公立医院惠民、利民、便民的又一重要举措。该院将不同专业、专家进行合理调配,确保群众能够得到高质量的义诊服务。义诊活动每月一个主题:8月的主题是由老年病科、泌尿外科、肾病风湿科、男性病科、肛肠科共同参与的“关注自我,永葆健康”,9月的主题是由神经内科、外科参与的“健康是‘头’等大事”,10月、11月则是由介入中心、心血管内科、普通外科等多科参与的微创技术和介入治疗的专家义诊。
该院党委书记杨永国说,评价一所公立医院的成就,简单地说就是行仁医、施仁术、树仁德,这也是市二医院文化理念的精髓。
生命之托,重如泰山。为了让农村群众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市级医疗服务,市二医院与30余家基层单位确立定点协作关系,定期派出各专业医疗专家到乡镇卫生院进行查房、坐诊,彰显了公立医院的博大胸怀。
“以敬畏之心对待生命,以仁爱之心关爱患者,以报效之心回馈社会”,这是所有二院人的心声。该院高举“公益性”旗帜,为百姓健康实实在在做事,先住院后结账、全天24小时接诊、节假日上班、下乡开展健康讲座和巡回义诊、在全市大社区设置健康教育栏等便民、惠民措施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推出。
“细节”服务赢民心
一家医院拥有过人的技术,只是能够吸引人,但一家医院拥有细致入微的情感氛围,才能够打动人。
在市二医院,从门诊到病房,从做饭师傅到后勤服务工人,在病人从进入医院所看、所经历的每一个环节中,医院都进行了细节控制,让患者在每时每刻、每一个环节都享受到贴心的服务。
这就是始于该院提出的“5S模式”。所谓“5S模式”即要求细化服务对象、细化科室职能、细化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流程、细化效率和成本。
“服务优不优,一切以患者满意为‘金标准’,对于这项大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李富梅说。在“5S模式”下,每位医护人员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倾心关爱着每一位病人。记者近日在该院采访时,被不少服务细节所感动。
前几天,一连几天雨,让一些住院的患者和家属猝不及防。正当他们为出行犯愁时,一个惊喜出现了:在医院的走廊里,一批“爱心伞”及时登场亮相。当患者及家属免费使用这些“爱心伞”时,心里始终被一种温暖所包围。
近日,该院一位病人急着出院回家,将几付没来得及煎的草药落在了病房。该院中药剂科煎药室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闻知此事后,晚上加班1个多小时把病人的草药煎完,又骑着自行车把药送到病人家中。
该院老年病科看到老年病人住院后孤独感强,大多都是整天在病房里看电视,一天也难得说几句话。为了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增强老年人体质,科室在每天下午4点,派一名医务人员带领所有住院病人在护士站前面做1个小时的老年保健操。这一举动令老年病人不再整天看电视了,大家忙着往护士站询问“咋还不到做操时间啊”,病友间也由做操互相认识交流起来,甚至患者家属们也都加入到了做操的行列中。
诸如此类的服务,在该院绝非个例。服务无大小,“细节”赢民心,如今,从细节入手,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已经成了该院医务人员的自觉行动。
医患和谐促发展
“住过多家医院,还没有哪家医院像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一样,出院后科主任还给我打电话,问我药有没有按时吃、有没有按照医生的吩咐忌口。”今年80多岁、因老年病长年住院的蔡老先生感动地说。 蔡老先生所说的,就是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推出的电话回访制度。为了防止患者出院后病情反复,该院要求医务人员对本科室每位出院患者出院3天内完成第一次电话随访,病友服务中心每月集中进行全院电话随访;同时,每周该院抽调不同专业的医疗专家,到一些特殊患者的家中进行随访。除对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作进一步了解外,他们还要征求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对该院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既帮助患者出院后继续巩固疗效,又促进了该院改进工作。
公立医院的金字招牌,就是医患和谐。
市二医院在建设医患和谐的创新历程中,把医院的追求定位在病人的需求。
该院公开对社会承诺:“为您服务,杜绝说不!”该院在每名病人入院时,都将一张健康连心卡发放到病人手中,卡上有住院医嘱、出院医嘱、出院药嘱、复诊日期、科主任电话、主管医生和护士电话等内容。近日,为了促进医院发展,该院印制了1万份调查问卷,深入到社区群众中,诚恳地征求群众对医院的意见和建议。找出服务短板,了解群众需求,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
医疗价格是衡量群众满意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为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作出了不少努力。
——作为全省首批3所按病种付费试点医院之一,该院率先在焦作市实行单病种费用控制;在焦作市首家推出新农合患者4项优惠政策;今年,他们又选择了19个专业30个病种稳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让价格更优惠。
——在焦作市率先实行患者医疗费用查询和“一日清单制”,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该院被卫生部定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地市级医院院务公开示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