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甩客”法律岂能沉默
【事件】在21世纪的今天,订了机票、指望着“花钱买速度”,却完全有可能遭遇航空公司的“兵不厌诈”。8月11日,从西宁飞杭州的某航班就上演了这样一幕。该航班14时20分从西宁起飞,16时抵达重庆,按计划,经停20分钟后将继续飞杭州并于18时45分抵杭。可飞机到重庆后,乘务员称要打扫机舱,骗乘客把所有行李拎下飞机,自己却改飞大连去了。 (8月12日《重庆时报》)
【观点】一个社会,可以找出一万种途径去约束弱者;但只有能够有效地约束强者、使之不敢肆意妄为,才配得上“文明”二字。那么,拿什么来破解这一困局?法律应该是所有人的靠山,尤其是弱者的靠山。当成群结队的乘客一再“被侮辱与被损害”,法律和监管部门岂可袖手旁观?
——《北京晨报》
报到设“家长禁区”,新生早该自立了
【事件】8月11日,清华大学对今年的党员新生赴校报到有新举措。与往年不同,清华大学此次在报到区外设置“警戒线”,家长一律只能在线外等候,新生必须带着材料独自登记入学。(8月12日《京华时报》)
【观点】以往面对这种现象,包括大学在内的社会各界,最多就是呼吁一下、倡议一下,希望家长不要陪同新生报到,让孩子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客观而言,针对社会上的这种不正常、非理性的做法,高校的表现有些过于被动了。而今年的清华大学在党员新生提前赴校报到的时候,却主动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值得肯定。
——《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