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实习生 丰 磊
半个月前,两岁的欣欣(化名)在咳嗽两天后突然出现呼吸微弱、面色发青、高烧不退等症状,情况非常严重,家人立即将她送到市妇幼保健院。经过医生的检查,欣欣住进了儿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进行救治。
该科主任梁爱萍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确诊小欣欣患上了重症肺炎,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顿时,孩子的父母没有了主意,感觉像天塌下来一样。
梁爱萍随即制订了周密的治疗方案,组织医护人员迅速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经过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全力抢救,孩子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
在随后的半个月里,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欣欣的病情一天天好转,最终战胜了病魔。
而类似这样的病例,经常在该院儿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在这里,每年收治危重患儿400余人,成功抢救率达98%,成为儿童生命的保护神。
儿童重症监护是指对危重患儿运用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床旁的现代诊疗技术、严密的检测手段,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是保护危重患儿得到合理救治的理想手段。目前,国内儿科重症监护分为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和儿童重症监护(PICU)。
梁爱萍告诉记者,2004年,该院建立儿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这也是我市最早成立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专业科室。
对于一家以妇女、儿童为诊疗对象的医院来说,儿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立,也是该院儿科使出专治各种疑、难、重症的“杀手锏”。此外,该院通过开展危重症早期识别、心肺功能快速评价,使危重患儿获得了及时治疗,特别是NCPAP辅助通气、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骨髓腔输液等急救技术的开展,使危重患儿的生命有了可靠的保障。
随着一个又一个危重患儿的成功救治,一次又一次不负众望的“保驾护航”,该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成为抢救我市小儿重症肺炎、重症脑炎、脑疝、呼吸衰竭、严重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大出血、中毒、休克、高血压危象、神经源性肺水肿、哮喘持续状态、癫痫持续状态、重症水电解质紊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其他原因需行机械通气等急危重症患儿的“主战场”。2008年,该院儿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被市卫生局确定为市儿童重症网络中心;2009年,被指定为我市唯一一家手足口病重症定点收治单位,在我市手足口病重症及儿童甲型H1N1重症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院儿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配有各种先进的、用于抢救患儿的仪器设备,如多参数监护仪、电脑输液泵、小儿呼吸机、NCPAP辅助通气装置、中心供氧、中心供气、中心吸痰装置、微量血糖仪、床旁X光机、亚低温治疗仪、双相方波除颤仪、血气分析仪等,为危重患儿的及时救治提供了可靠保障。
除了拥有先进的硬件设备外,一流的医疗团队彰显着其不俗的实力。在儿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合理的人才梯队已经形成: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3名、护理人员16名。为了不断提高危重患儿的救治水平,医护人员曾先后到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医科大学妇儿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儿科医院、上海新华医院、湖南儿童医院PICU进修学习,诊治护理技术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在我们这里进行治疗的患儿大多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求,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所以这就要求每位医护人员都要学会从细微处观察和判断,走进PICU,每个人的神经都是高度紧张,生怕有任何闪失;下班后,我们虽然人在家里,但心里却惦记着这些孩子,直到他们康复出院,我们的心才能放下。”梁爱萍感概地说。
一名患儿的家长在写给该科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的感谢信中说:“我们很幸运遇到了这么好的医生和护士,是你们挽救了我孩子的生命,你们用爱心、耐心、细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诠释了‘医者父母心’的含义。”
梁爱萍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省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个人,焦作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市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市儿童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6年,曾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儿科及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进修学习,参加过全国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学习班及儿科主任高级研修班;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儿童各种疑难病的诊治及危重症的抢救,特别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儿童危重症诊治方面有较高造诣;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05年获焦作市第六届青年科技奖。
李红芬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曾先后到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深造学习,临床经验丰富,诊疗技术娴熟;在儿科危重症抢救、疑难病诊治方面见解独到;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
杨广平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0余年,曾在北京儿童医院PICU专业进修,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疗技术,理论知识扎实,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经验丰富,擅长儿科常见病及危重症的治疗。
专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