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这是个好男人,是个称职的好丈夫。”在孟州市大定街道上作村,一提起赵敬升,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竖起大拇指。赵敬升,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淳朴农民,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身患重病的妻子身旁,用行动演绎着人间大爱。
昨日,记者在上作村见到了赵敬升老人。1995年,赵敬升的妻子谢秀英突发脑出血,经过20多天的治疗不见好转,赵敬升只好将她接回家调养。妻子突然瘫倒在床,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全压在赵敬升一个人身上。
“这些年,除了下地干活就是照顾她,我不会扔下她不管,我一定要让她活下去。”赵敬升用自己对妻子的爱,独自支撑着一个家。
2002年,谢秀英又患上了充血性青光眼,最终双目失明。本已瘫痪在床,现在又双目失明,这让赵敬升与妻子失去了重要的交流纽带。
2008年,由于长年瘫痪在床,肌肉萎缩,谢秀英患上了股骨头上端骨折,看了几家医院,医生都说治不了,赵敬升只好将妻子带回家自己照顾。当过赤脚医生的赵敬升,凭着自己以前行医的经验,制作了三角形的木托,把妻子骨折的地方固定住,然后把三七、土元、钙片磨成粉装在空胶囊里喂她吃。经过将近一年的治疗,妻子的骨折奇迹般地好了起来。“我也没有想到真的能治好她,只是不愿意放弃。”赵敬升含着泪说。
赵敬升每天除了干活就是照顾妻子,给妻子喂饭、擦身、按摩,每天都要花去他几个小时的时间。赵敬升的两个女儿出嫁多年,也经常回来照顾母亲,但赵敬升不让她们经常回来。“孩子们都出嫁了,都有自己的事情,俺俩不想拖累孩子们。”赵敬升说。
前几年,两个女儿不顾赵敬升的反对,给家里装上了空调,但赵敬升不舍得用,天太热,他就和妻子睡在地上。但在妻子身上,该花的钱他绝对不省。他每天保证给妻子吃一个鸡蛋、喝一袋牛奶,妻子需要打针、输液的时候,他甚至还要卖些粮食。
“现在,民政部门给俺办了低保,政府也发有老年补贴,村里给俺找了个打扫操场的活,一年还有3000多块钱的工资,日子慢慢好起来了。”年过七旬的赵敬升为了妻子还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