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实习生 申孟杰
近年来,随着医疗救治水平的不断提升,ICU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日前,记者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带着对长年工作在这里的白衣天使的敬佩,走进了市中医院ICU。
初到市中医院ICU,两扇金属大门把里面与外面隔成了两个世界,站在门外,一种凝重、小心的感觉油然而生。据该科负责人介绍,市中医院ICU属全封闭式管理模式,采用层流技术确保病房的洁净化和无菌化,分类上属综合ICU病房。病房的医护人员全部是从全院挑选出的精兵强将,要求必须是从事医学方面工作10年以上的医生以及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而且所有人员都先后在国内大型三甲医院接受过重症医学正规培训,其中拥有中级职称者4人。
在经过换装后,记者被允许走进神秘的ICU。只见,偌大的房间里放置了四张病床,病床旁边密密麻麻的仪器摆了一排。看到记者惊奇的表情,该科负责人任陇滨介绍:“这里的病床是按照标准设立的,每个病床周围都拥有15平方米的抢救单元,十分方便开展各种类型的抢救,而周围的仪器也是按要求布置的,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查看和监督。”在病床的另一边,是一排办公室和两个隔离病房,医生办公室距离病床只有几步远。“这里住的都是急危重病人或者进行大型手术后的患者。所以,我们采取了军事化管理,要求病床前24小时有护士监护,医生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抢救。”任陇滨说。
慢慢观察这间特殊而又神秘的房间,正在进行监护的两位病人一动不动,床尾两位守护的护士不停地在本上写着各类数据,各种机器偶尔发出的声响,让房间显得更加安静,偶尔看到一脸严肃的医生匆匆来往于办公室与病床之间。所有的这些,都让记者更进一步体会到生与死之间的一线之隔,也让记者进一步认识到医生这一职业的神圣。
据了解,ICU的工作不同于医院的其他科室,这里的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从医护人员进入病房门开始,就要进行全方位的消毒,而在病区内,则由几台24小时工作的层流机保证整个病区的无菌化。为了强化ICU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科室还会不定期检查医护人员对仪器的掌握使用情况,并在每周对科内医护人员进行技能强化。采访中,记者遇到一些前来探视的患者家属,当问及他们对ICU的服务是否满意时,一位患者家属动情地跟记者这样说道:“我弟弟已经在这里躺了快半个月,我每天只有几分钟的探视时间,这里的医生为了能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情况,他们有时会录下我弟弟说的话让我听,我非常感动。”救死扶伤,在市中医院ICU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医务人员的行动中。”
据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给急危重病人提供专业服务,该科建立伊始便根据“高、精、尖”的方针,购买了有创压力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呼吸机和无创呼吸机、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除颤仪、机械排痰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医疗仪器。自从该科创建以来,已先后收治各类重症患者90多例,成功救治了一大批心脑血管疾病、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顽固性心衰、复杂心律失常、心脏危重症等危重病人。
“ICU就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里,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为创造生命的奇迹而奋斗着,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希望生命在这里重新升腾。”任陇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