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加之玉米播种期天气干旱,玉米出苗迟缓,生育期较往年稍为推迟。目前全县玉米已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此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雌穗分化,促大穗,后期主要是延长绿色叶片功能期,减少茎叶损伤,保证正常授粉,促进灌浆成熟,争取粒多粒饱。针对当前苗情,提出管理技术意见如下:
一、重施穗期肥, 酌施花粒肥
夏玉米中后期是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是玉米需肥的高峰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的肥料为穗肥,追施穗肥可有效促进果穗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穗肥以速效氮肥效果为好,施肥量应占全生育期总施肥量的60%-70%,一般每亩可追施尿素20-25公斤。追肥方式可在行侧开沟或在植株一旁开穴深施,最好结合灌溉或在有效降雨期间施用,切忌在土壤表面撒施,以防造成肥料损失。 在抽雄至吐丝期间追施的肥料为花粒肥。特别是高产创建示范田要适当补施花粒肥,以补充植株养分、防止后期植株早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花粒肥以速效氮肥为宜,追施量不应太多,以“补”为主。一般每亩可追施尿素10-15公斤,在玉米行侧深施或结合灌溉施用。
二、抗旱防涝
玉米拔节后是攻大穗的关键时期,既是需水高峰期,也是旱、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尤其是抽雄开花时,对干旱的反应最为敏感、耗水强度最大,是玉米一生当中的需水“临界期”,如果水分不足,会影响玉米植株正常的授粉、受精过程,影响籽粒灌浆,使秃尖增多,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因此,要特别注意抽雄至吐丝期田间不能出现干旱,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开花期灌溉。玉米灌浆期根据天气和墒情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保证玉米正常灌浆。
同时,也要注意防洪防涝,对一些低洼易涝地块,要及时做好玉米田排水防涝,确保玉米正常生长。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中后期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大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细菌性茎腐病、顶腐病和玉米螟等。对病害要注意在发病初期进行喷药防治,大小斑病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弯孢霉叶斑病可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0克+3%噁霉灵·甲霜灵水剂50-80克,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细菌性茎腐病可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40克进行防治;顶腐病可亩用甲霜灵·锰锌300倍液喷雾防治。对玉米螟要在大喇叭口期进行防治,可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拌细土或细沙2-3公斤丢心防治。
四、适期晚收
适时晚收可以保证玉米有足够的灌浆时间,是提高粒重,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但长期以来,我县普遍存在着玉米收获偏早的问题,玉米未完全成熟农民就开始收获,一般比适宜收获期提前5-7天,有的地方甚至早收10天以上,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据调查,玉米如果比传统收获期晚收7天,亩可增产35公斤以上。所以要改变传统早收的习惯,在不影响适时种麦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期,确保丰产丰收。玉米穗苞叶变白松散,籽粒全部硬化,且有光泽,此时收获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也好,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黄素香、张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