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今日武陟行业/副刊 上一版3
开展打非治违 确保质量安全
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新“24孝”行动标准
如何识别假劣农药?
抓紧防治水稻纹枯病
叙写了中国的故事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由于今年小麦收获期推迟,加之玉米播种期天气干旱,玉米出苗迟缓,生育期较往年稍为推迟。目前全县玉米已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此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促进雌穗分化,促大穗,后期主要是延长绿色叶片功能期,减少茎叶损伤,保证正常授粉,促进灌浆成熟,争取粒多粒饱。针对当前苗情,提出管理技术意见如下:

  一、重施穗期肥, 酌施花粒肥

  夏玉米中后期是玉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是玉米需肥的高峰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施的肥料为穗肥,追施穗肥可有效促进果穗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穗肥以速效氮肥效果为好,施肥量应占全生育期总施肥量的60%-70%,一般每亩可追施尿素20-25公斤。追肥方式可在行侧开沟或在植株一旁开穴深施,最好结合灌溉或在有效降雨期间施用,切忌在土壤表面撒施,以防造成肥料损失。 在抽雄至吐丝期间追施的肥料为花粒肥。特别是高产创建示范田要适当补施花粒肥,以补充植株养分、防止后期植株早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花粒肥以速效氮肥为宜,追施量不应太多,以“补”为主。一般每亩可追施尿素10-15公斤,在玉米行侧深施或结合灌溉施用。

  二、抗旱防涝

  玉米拔节后是攻大穗的关键时期,既是需水高峰期,也是旱、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尤其是抽雄开花时,对干旱的反应最为敏感、耗水强度最大,是玉米一生当中的需水“临界期”,如果水分不足,会影响玉米植株正常的授粉、受精过程,影响籽粒灌浆,使秃尖增多,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因此,要特别注意抽雄至吐丝期田间不能出现干旱,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开花期灌溉。玉米灌浆期根据天气和墒情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保证玉米正常灌浆。

  同时,也要注意防洪防涝,对一些低洼易涝地块,要及时做好玉米田排水防涝,确保玉米正常生长。

  三、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中后期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大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细菌性茎腐病、顶腐病和玉米螟等。对病害要注意在发病初期进行喷药防治,大小斑病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弯孢霉叶斑病可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0克+3%噁霉灵·甲霜灵水剂50-80克,兑水40公斤喷雾防治;细菌性茎腐病可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40克进行防治;顶腐病可亩用甲霜灵·锰锌300倍液喷雾防治。对玉米螟要在大喇叭口期进行防治,可选用3%辛硫磷颗粒剂拌细土或细沙2-3公斤丢心防治。

  四、适期晚收

  适时晚收可以保证玉米有足够的灌浆时间,是提高粒重,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但长期以来,我县普遍存在着玉米收获偏早的问题,玉米未完全成熟农民就开始收获,一般比适宜收获期提前5-7天,有的地方甚至早收10天以上,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据调查,玉米如果比传统收获期晚收7天,亩可增产35公斤以上。所以要改变传统早收的习惯,在不影响适时种麦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期,确保丰产丰收。玉米穗苞叶变白松散,籽粒全部硬化,且有光泽,此时收获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也好,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黄素香、张小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