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当前,我市主要秋粮玉米、水稻已进入灌浆期,也是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暴发性、毁灭性害虫迁入危害的关键时期,一旦防控失时,极容易造成秋粮减产。
据国家植保部门监测,粘虫灾害已经在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等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大面积暴发,并且发生危害程度是近10年来最严重的一年;水稻上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也开始从南方稻区北迁危害。
“我市地理位置处于粘虫南迁、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北迁的主要迁飞路径上,一旦遭遇强对流天气,极易在我市滞留危害。”市植保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张玉华说,“我市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加大了监测力度,针对迁飞性害虫和秋作物其他主要病虫害,将及时发布病虫情预报,引导群众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张玉华给广大农民朋友开出了防治玉米、水稻病虫害的药方。防治粘虫要掌握在幼虫三龄前施药,每亩可用2.5%敌百虫粉2公斤,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稻飞虱可每亩用40%毒死蜱乳油60~120毫升,或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30克,或10%哌虫啶悬浮剂30~40毫升,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6~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喷药时重点喷洒植株下部;防治稻纵卷叶螟要掌握在幼虫二龄前施药,可亩用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或呋喃虫酰肼100~120毫升,或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40克,或18%杀虫双水剂3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
张玉华提醒广大农民朋友,目前秋作物田间高温高湿,在防治秋粮病虫害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用药,严防人畜中毒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