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②)突出了“记者走基层”特别报道,以专栏形式发稿36期,加上单独刊发的稿件,发稿186篇,受到读者好评,为焦作日报社持续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
此外,该社以科室为单位的“走转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总编室、综合新闻编辑部、经济新闻采访部、县区新闻采访部等部门都先后开展活动,所有采编人员以科室所承担职责为主线,相互补充,分工协作,注意把调研与采访有机结合起来,在采访线路上,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深入农村、学校、企业、社区采访。老记者还发挥传帮带作用,对新招聘大学生实行定向帮扶;年轻记者发挥头脑灵活、精力充沛的优势,专攻急难险重任务,在实践中强化锻炼,取得了长足进步。
三是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焦作日报社组织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调研,注意反映群众呼声,以现场目击、蹲点采访等形式关注基层的新做法和新变化,及时报道农村环境改善、农村医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建设等与基层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
去年12月,面对焦作菜农的卖菜难题,焦作日报、晚报、网络、手机报互动,各路记者零距离介入产供销各个环节,采写了大量一线直击报道,市委书记路国贤去年12月12日就该报报道作出批示:“农业局、商务局要研究些办法,尽可能帮助菜农解决卖菜难的问题。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各宾馆和城镇居民可适当多购多吃些蔬菜,既便宜,又健身,还帮了农民的忙。”此后,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立即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购买“爱心菜”。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2月份,仅市直单位就直接组织购买“爱心菜”120万公斤,解了菜农燃眉之急,彰显了党和政府的爱农情怀,焦作日报社的“走转改”活动也因此奏响了最铿锵的乐章。
四是机制保障、明确奖罚。
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报社要求8个编采部门每周每部必须提供2篇以上走基层稿件,完成任务量与部门主任的绩效考核挂钩,每月评出10件好作品,予以公开表彰。同时,举行获奖作品讲评会,以获奖作者自述,大家谈感受、议短长的办法进行业务交流。在版面安排上,对“走转改”活动的稿件特别处理,一路绿灯。报社把已经坚持了3年的“记者走基层”活动进一步细化和深化,确立了优先保障一版、各版统筹协调的发稿原则,并规定:无论什么情况,必须保证“走转改”活动稿件的优先处理,若此类稿件3天内未能发出,相关编辑部门主任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解释,并接受党委处理。为扶持新就业的大学生尽快成才,报社还专门规定,在版面紧张、稿件难发时,编辑让记者,中层干部让一般人员,资深记者让年轻记者,为年轻记者和新闻版面之间建起绿色通道。对编辑记者参加“走转改”活动的成效进行量化,从数量、质量等方面建立科学认证体系,对经常走基层、扎根基层、业绩突出的编辑记者在效益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表彰奖励。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活动的开展,报社全体编辑记者在活动中增强了使命感,加深了对基本国情的理解、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一系列贴近民生、民意、民情的报道,感动了无数读者,也使记者在采访中受到了教育。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在山间、在工地、在抢险救援的现场,到处都有焦作日报人的身影,“走转改”已逐渐成为该社广大新闻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