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凯明
8月26日凌晨,陕西延安境内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仅仅两天,悲剧再次上演:8月28日0时左右,在济菏高速68公里处(济南长清段),一辆双层卧铺客车与一辆载盐大货车追尾,客车司机当场身亡,多人受伤。
延安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不仅引发卧铺客车存废之争,也促使有关部门再度强化制度管理。27日,交通运输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推行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或实行接驳运输;对未建立中途休息点,不能实现司机落地休息或接驳运输的路线,坚决予以停运。
自2012年3月1日起,相关企业应暂停生产、销售卧铺客车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暂停全部卧铺客车产品《公告》,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暂停办理卧铺客车注册登记。这意味着,根据卧铺客车正常报废时间,5年左右,客运市场上的营运卧铺客车将消失。201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称要“逐步减少10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
看来在长途客车存在安全隐患和如何治理的问题上,相关部门不可谓不下工夫,但笔者想说的是,若真将卧铺客车“一刀切”,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就没有了吗?确保乘客安全的实质问题只是卧铺车和距离的因素吗?
首先,车辆的本身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按照中国现行的《卧铺客车结构安全要求》标准,双层卧铺客车普遍为三排铺位,而每排铺位之间的距离要大于1.4米,至少达到3名女性并排站立的宽度。但是目前多数双层卧铺客车的通道,仅能让一名成年人通过。同样根据规定,如果一辆双层卧铺客车的座位超过30人时,车辆的逃生口必须达到6个以上。而延安特大交通事故中的卧铺车却离标准相差甚远。
其次,选择长途卧铺车出行的乘客大都收入和消费水平有限。有资料显示,中国长途卧铺客车一直保持着每年近2亿人次的客运量,且服务对象60%是中低收入人群。很多时候,选择卧铺客车出行也属无奈之举。问题是,就算停运卧铺客车,由于综合运输体系供给能力不足,客运能力最强的飞机和火车到达不了许多较偏远地区,废除卧铺客车后,取而代之的一般大客车出事的几率不会自动降低,相反会给公路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
第三,一碰就散、容易侧翻、逃生困难、疲劳驾驶等问题都是严重制约道路安全的重要因素;安全责任归属、标准缺失、相关法律空白等更是存在其中的“难言之隐”。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百姓放不下,政府拿不起”的长途卧铺客车应强化长途客运安全性,要从根本抓起。“一刀切”难“切”道路安全之根本症结,如何从根本上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将内在及外在安全隐患消除,把事故风险降到最低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