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孟州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采访,只见偌大的帮扶工作站大厅内,办事的群众来来往往,井然有序。大厅的一角,摆放着饮水机、茶几、沙发、报纸杂志。墙壁上镶嵌着上半年基层工会帮扶工作站(点)“和谐杯”竞赛榜,内容涉及该市27个乡镇办事处、委办局、企业站点有关工作建设、困难救助、金秋助学、技能培训等。
清晰细致的工作流程,整齐有序的办事环境,彰显了该市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优质高效服务的为民情怀,同时也是焦作市基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多年来精心建设的一个缩影。
党委重视 政府支持 工会精心运作
据了解,我市现有103个乡镇、办事处,乡镇办事处企业3808家,职工22.8万人,大多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其中各类困难职工1.4万人。近年来,随着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转移,乡镇企业职工帮扶弱、维权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切实履行工会维权职能,实现帮扶困难职工全覆盖,市总工会于2010年开始,在全市103个乡镇、办事处分别建立了帮扶工作站,重点解决乡镇企业职工的帮扶维权问题。为此,市总工会出台了《关于建立乡镇办事处帮扶工作站完善帮扶工作三级网络的指导性意见》,各县市区领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在人、财、物上也对工作站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党委高度重视、政府大力支持、部门齐抓共管、工会精心运作、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帮扶工作站建设。
加大投入 完善设施 扎实推进工作站建设
推进基层帮扶工作站建设,不仅需要完善的机制,更需要资金的投入。按照市总工会的统一部署,市、县、乡三级工会先后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大力推进帮扶工作站建设。沁阳市总工会积极筹资10余万元,为13个乡镇办事处帮扶工作站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话、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各乡镇办事处也积极投入专项资金15万元,整修办公场所,购置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办公设施,接通宽带网络。中站区总工会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除为每个帮扶工作站配备1台电脑外,每年还安排每个帮扶工作站至少1.5万元的帮扶经费,确保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乡镇办事处还加强了人员力量的配备,每个乡镇办事处保证落实1人至2人。同时,各乡镇帮扶工作站还统一制定了信访接待、困难救助、就业援助、农民工帮扶等服务流程,建立健全了帮扶工作台账、统计、资料档案和上报制度以及社会捐助资金、困难救助等公示制度,为加强帮扶工作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目标 注重实效 充分发挥帮扶职能作用
为保质保量完成帮扶工作站建设任务,市总工会制定了统一的《乡镇办事处帮扶工作站检查验收实施细则》,各县市区工会把帮扶工作站建设和帮扶情况纳入乡镇办事处工会年度重点考核内容。同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成绩突出、帮扶效果显著的工作站进行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和个人物质奖励,对工作完成不力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终评先资格。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我市各乡镇办事处普遍建立了帮扶工作站。帮扶工作站成立两年来,充分发挥调解劳动争议的前哨作用,促进了基层企业和谐稳定。马村区北山办事处工作站利用周末、晚上时间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了解困难职工的生活工作情况、思想状态和需求,使广大职工感受到了工会的关怀和温暖;孟州市化工镇帮扶工作站聘请司法所工作人员为工作站长年法律顾问,帮助处理困难职工的劳动争议问题。
与此同时,各乡镇帮扶工作站除了帮助职工解决生活难、看病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外,还在促进就业再就业方面下工夫,重点开展了农民工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创业帮扶、外出务工等,组织辖区的农民工参加就业专场招聘会,为农民工提供用工岗位。武陟县各乡镇帮扶工作站积极搜集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合理安排培训项目和课程,开展零距离、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沁阳市各乡镇帮扶工作站积极组织辖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福建等沿海地区从事制鞋、海产品加工等工作,目前已输出1600余人;博爱县各帮扶工作站根据当地传统,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2600余名农村富余人员通过规模养殖、种植实现就业;马村区各帮扶工作站抓住农村大集、庙会人员较为集中的特点,组织用人单位到各街道集头参加“赶大集”、“赶庙会”招聘活动,收到了很好效果。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帮扶工作站累计筹集帮扶资金319.8万元,帮扶困难职工1.7万人次。其中,生活救助4659人次,医疗救助402人次,资助困难学生490人次,提供信访接待和法律援助460人次,追讨欠薪430余万元,技能培训3689人次,帮助就业再就业7720人。帮扶工作站在解决职工困难、促进农村就业、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