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本报通讯员 靳燕军
“在我倍感无助时,区总工会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让我唤起了对理想追求的渴望……”8月21日,在中站区总工会举行的2012年“金秋助学”资助仪式上,刚刚考上安阳工学院的连毓荣同学一段真情流露,感动了在场人的心窝。
连毓荣的深情表白,不仅发自肺腑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也代表了全体接受救助学生的心声。
提起中站区的“金秋助学”活动,许多过去喜圆大学梦的莘莘学子都不会忘记,自2007年以来,由该区总工会发起的“金秋助学”活动就像和煦的春风,滋润着他们的心田。一分关爱,一分温情,在和谐友爱的社会大家庭中,他们圆了大学读书梦。截至目前,该区工会系统共筹集资金58.2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90人。
该区区委书记郑连武在评价“金秋助学”时说,“这是一项功德之举、爱心之举、兴教之举,也是中站人用自己的智慧、实践以及爱心创造出的中站“品牌”。
多年来,中站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活动,区五大班子领导每年都要参加“金秋助学”资助发放仪式,各有关单位也紧密配合,社会各界人士热心相助,形成了“工会牵头、党政支持、各界参与”的工作格局。
“善举创造和谐。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企业也应该尽自己的社会职责,献出爱心,回馈社会。” 如今,这样的理念已成为中站区企业负责人的共识。今年,多氟多公司拿出8万元,对企业28名困难职工子女进行了资助。据统计,四年来,该企业累积资助学生58人,资助金额17.4万元。淼雨饮品有限公司、宏起建材有限公司也连续多年开展助学活动。
“金秋助学”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扶贫帮困的慈善爱心之举。为此,该区总工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助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将“金秋助学”活动作为帮扶救助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目前,这项活动已成为该区帮困助学的一个品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关注。
为了打造好这个品牌,该区进一步完善了“金秋助学”活动实施方案,制定了“金秋助学”档案管理、“金秋助学”活动调查核实申报工作制度等。该区总工会还把“金秋助学”活动列入对基层工会的考核,定期深入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走访,及时了解和掌握山区困难职工家庭和困难农民工家庭的状况,确保每一个困难家庭子女都能得到救助。目前,该区总工会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在党委政府与困难职工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