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育·职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灵动的思想 坚实的脚步
新学期 新气象
为孩子成长铺好台阶
如何教学生读史强志
岗前培训助推新教师成长
推进岗位权利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图片新闻
开展教师职业成长与自我调适培训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9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孩子成长铺好台阶
—— 我市教育系统“引桥工程”探秘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麻 酩

  告别快乐的暑假,迈向全新的小学生活,对于很多即将由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成长阶段中的一次全新挑战。“上幼儿园时,8时30分前我需要把女儿送到幼儿园。但上小学后,必须7时50分以前赶到学校参加晨读。新学期将至,孩子的作息时间必须尽快调整。”刘晶晶同学的父亲向记者坦言,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女儿首先需要改掉赖床的坏毛病。

  如其所言,其实每年都有一批像刘晶晶这样的孩子面临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转型阶段。然而,孩子们在上学之初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无所适从的状况。与此同时,很多家长也向记者表达出自己的困惑:一部分孩子在上小学时各科成绩很优秀,升入初中后却偏科、厌学;还有一部分初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升入高中后学习成绩不升反降……

  “孩子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要对自己重新定位,认识到在新的学习环境下,需要通过努力调整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是认知的衔接过程,需要家长和学校帮助孩子共同完成。”市教育局副局长白战海说,“为使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2011年我市在全国首开先河,将‘引桥工程’作为一项教育科研重点工程引入全市教育系统。具体而言,‘引桥工程’是指在不同学习阶段,帮助孩子们在学科知识、心态调整、学习方法等方面顺乎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尽快实现三个学习阶段间的平稳过渡,从而形成一级支撑一级的良好教育体系。”

  众所周知,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是每个孩子在学习生涯中必须经过的三个门槛。鉴于三阶段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生活习惯、孩子生理和心理变化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如何使孩子们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是众多家长、学生、学校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据白战海介绍,“引桥工程”实验将分为三阶段实施:去年,该工程确立了首批实验学校、树立榜样、实施典型引路; 今年,该工程旨在持续扩大实验面,吸纳全市50%的学校参与到工程中来,并重点实施幼儿园升小学阶段的衔接,同时巩固小学升初中阶段的衔接成果;明年,该工程将实验常规化,即每个学校要把“引桥工程”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2011年,我市召开了幼升小、小升初衔接现场会。会上,市实验幼儿园、环南一小、二十中学分别开展了“模拟小课堂”、“离校课程”、“心理辅导课”等活动,团小、市实验小学、焦东路小学分别介绍了实施该工程的做法和经验。我市作为“引桥工程”的探路者,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这就要求我市教育工作者以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方法和经验。随后,市光明中学、市人民路中学、市实验小学、学生路小学也相继实施了“离校课程”,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等,不但积累了经验,而且为全国提供了先行的范例。

  “经过一年半的实验和探索,我市幼升小、小升初衔接阶段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引桥工程’初见成绩。”白战海说。在该工程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各实验学校根据新生的身段和心理发展特点,充分调动教师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地实施“引桥工程”,创新“入校课程”和“离校课程”,使教学内容、心理适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得到了有效衔接。通过该工程的有效实施,极大地解决了孩子们在升学初期产生的心理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学业成绩下滑等问题,使学生身心健康地顺利入学,并快速适应新的学习及生活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