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住西万镇邘邰村的梁国旗喜笑颜开,一直困扰他多年的宅基地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而这功劳还得归功于该村实施的“空心村”治理。
原来,六年前,老梁家就得到了一块宅基地,但由于通街道路一直不通畅,老梁的新房也就不能新建。通过这次“空心村”治理,通街路修好了,梁国旗的新房也开始建设了。这次受益的还有30户类似于老梁这样的农户。
邘邰村位于西万镇西,有农业人口8000多人,是该镇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之一。2011年新一届村委上任后,经过多次调研发现,多占多建、私搭乱建、划新不交旧等宅基地问题一直是影响邘邰村村内稳定的头号因素。通过调研,村两委对症下药,先后制定了《邘邰村村庄规划实施方案》、《邘邰村土地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了村庄发展方向,规范了宅基地划拔程序,规定在宅基地规划管理中实行“三统一”的标准,即统一安排、统一标高、统一尺寸,明确了宅基地的划拨原则、划拨条件、划拨程序等事项,采取程序公开、标准公开和进度公开的方式,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公开的程序、科学的规划、严格的标准,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空心村”治理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仅用三天就将全村410户老宅基地、1300间房屋全部登记入册,为治理工作澄清了底数。
七月中旬,该村“空心村”治理工作全面启动。为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村两委采取“小分工,大合作”的模式,成立了拆迁协调指挥部,全面负责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并下设摸底排查、搬迁帮扶、思想工作、安全保卫四个组,具体负责治理的各项环节。拆迁工作开始后,工作组成员顶酷暑、冒炎热,不分昼夜,始终奋战在一线,确保了拆迁工作快速推进。摸底排查组在工作中科学分工,分多路同时推进,搬迁帮扶组开展“一条龙式”服务,跑前跑后为拆迁户联系住处,出动三轮车、拖拉机一天往返几十趟帮助搬运物品、清理新住所,使群众能够放心居住。思想工作组4名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在拆迁工作开始前就提前介入,每天走街入户耐心细致地为群众讲解政策、分析利害,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在拆迁过程中,又全程跟进,遇到群众不满或阻工,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及时消除矛盾,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安全保卫组每天都深入到拆迁现场,铲车上是他们指挥拆迁的身影,危房旁是他们维护秩序的声音,在他们的指挥调度下,拆迁工作有条不紊向前推进。目前,该村已拆迁100户,共拆除房屋220间,清理树木300余棵,整理土地80亩。
编前语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户“多占多建、私搭乱建、建新房不拆旧房”等现象,造成“空心村”越来越多。这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整体布局和生活环境,还由此引发了许多矛盾纠纷。但对于“空心村”的治理效果却并不理想。
邘邰村克服畏难情绪,因地制宜,通过制定相关制度,确定统一标准,干群通力合作,在短时间内就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旧房的拆迁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他们的做法无疑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通讯员 吉晓杰、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