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我国将逐步打破
教师资格终身制
物质化的教师节 物质化的教育
解密南沙今昔
云南彝良连发两次地震
网民祈愿灾区平安
母爱变“母害”背后引发的思考
为了什么而奋斗
且随清雅唱梵音
食品涨价
8月CPI重回“2时代”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
李娜回应孙晋芳言论
称情绪急躁与上学无关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年9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密南沙今昔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焦作手机报》,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书名: 《南沙探秘》

  作者: 斯雄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年5月

  □王亚琪

  主权问题,历来都是一个敏感问题,也是容易激发民族情绪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导火索。对中国拥有南沙相关岛礁主权的历史依据和法律依据,以及这些岛礁的现实状况,国内民众了解不多。中国外交一向讲究“有理有利有节”,人们看到中国外交“有节”的一面居多,如何让更多的人明白中国的“有理”,特别是如何在外交军事斗争中做到更加“有利”,社会上应有相当的渴求和期盼。

  斯雄新作《南沙探秘》的出版,作为“中国第一部南沙驻兵采访实录”、“汇集《人民日报》60余年南沙史料”,也许能一定程度满足读者这方面的需求。

  斯雄曾经是《人民日报》军事记者,得此便利,先后去过西沙和南沙,走遍了我驻守的所有岛礁,采访了众多的守礁官兵,用他的镜头和笔,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南沙岛礁的真实状况和守礁官兵的战斗生活。

  在这些岛礁问题上,国人肯定都认同中国有充足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但这些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到底有哪些?斯雄独辟蹊径,从《人民日报》自创刊以来有关南沙问题的报道入手,系统梳理后发现,《人民日报》上的新闻史料,早已权威清晰呈现了南沙问题的历史由来和与周边国家历史纷争的来龙去脉,反映我为保卫南沙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坚定斗争。

  在书中,斯雄把《人民日报》有关南沙群岛的报道作了简略分类,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46~1959年)声明,第二阶段(1960~1979年)论战,第三阶段(1980~1989年)进驻,第四阶段(1990~1999年)搁置,第五阶段(2000~2010年)开发。广泛收集报道中的外交声明、政府文件、备忘录、白皮书等,特别是针对周边国家的诉求进行批驳论证的文章,非常详尽,理据有力。比如“声明”阶段,针对1956年南越当局和菲律宾“狂人”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中国政府发表的外交声明,对南沙群岛主权问题所做的充分阐述;“进驻”阶段,中国政府重点批驳了越南外交部有关西沙和南沙群岛主权的两个白皮书,以声明、备忘录和学术论证的形式,发表多篇长篇文章,作了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权威论述。

  斯雄给自己的定位,首先是新闻记者,其次是游记作者,第三是文史爱好者。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南沙探秘》正好符合这三个定位。作为记者,特别是军事记者,有幸有机会去南沙,平常人没这样的机会,他很珍惜;平时因公因私,喜欢国内国外游走,写点游记,写南沙这样的题材,他很有动力和激情;关注并研究文史方面的内容,也是他平常的一个爱好,这为他研究南沙问题提供了比较好的前提。

  南沙问题,涉及外交军事问题,相当敏感,即使是在媒体上做报道,也不那么容易,写成书出版,就更难。正因此,市面上有关南沙问题的公开出版物,少之又少。斯雄能把握好采访的契机,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并顺利通过权威部门的审定,确实不易。虽然书稿是在2010年采访整理的,正式出版时,正好赶上今年一系列有关海岛争议的热点,可谓机缘巧合,恰逢其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05017631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