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萍
中秋节将至,各式包装的中秋商品逐渐占据了商场的主要柜台,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置身其中,感受那浓浓的节日氛围,仿佛情思的凝聚,让人欢喜,更让人幸福。
不同年代的人们欢庆中秋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基本相通的,那就是“吃”。现在的人们,对于吃什么已经不太在意了,注重的是节日的文化气氛和精神品位。而在过去,则纯粹讲究的是吃的水平。
小时候心心念念就盼望着过节。所谓“盼”,其实并不怎么明白节日本身的内涵,也顾不了怎样欢渡节日,盼望的则是一个“吃”。那种“盼”的心情恐怕现在的孩子是无法理解的。
我特别爱吃月饼,所以就特别盼望过中秋节。但是,仔细回想,当时即使是盼到了中秋节,也只不过品尝一回月饼的滋味而已,并不是可以饱餐一顿的。那时候家里不富裕,在我的记忆里,每年的中秋节前夕,妈妈总会买一包共五块的月饼回来放在碗架里,然后警告我们:谁也不许偷吃,否则打屁股!看着那油汪汪的月饼包装纸,闻着月饼的芳香,吧嗒着小馋嘴直流口水,真恨不能马上过节!
等到八月十五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升起,我们家便在院子里摆上桌子,放上碗筷。妈妈把每一个月饼都切成四块端上桌,再端上两盘菜,两盘苹果,我们一家五口就开始吃团圆饭。轻轻地咬一口月饼,真香真甜,含在嘴里真舍不得咽下,却又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似地急切地咽着,和妹妹争抢着吃,只怕自己少吃一块,惹来父母一阵阵怜爱的笑声。
我喜欢拿着月饼与天上的月亮对比,一会儿品品月饼,一会儿想想天狗吃月的故事,再想想美丽的嫦娥、可爱的小白兔,还有外婆教我们唱的那首童谣“月婆婆,明晃晃,开开后门洗衣裳。洗得白,浆得光,打发儿郎上学堂……”中秋节,这就是童年盼望的中秋节,静谧、温馨、欢乐!
现在,别说是孩子,就是我,看见再好吃的月饼也不想吃了。每逢中秋,想得更多的是儿时的那些往事。现在每当中秋,家里仍然雷打不动的要买月饼,而且依然只买一包月饼。这一包却不同于往年的那一包,那时是买不起也吃不起,而现在则是没人喜欢吃。买一包,是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怀念。
如今的中秋节,家里已是三代人了,中秋的意义早已不在吃,而在团圆。三代人团聚在一起赏月聊天,其乐无穷。看看年迈的父母——曾经省吃简用抚养着我们,如今可以安享晚年了,甚感欣慰。
岁岁中秋,今又中秋。香甜的月饼和清亮的月亮,总是在自己的心头浮动。拿一块月饼在手,自然想起了天上的那一轮满月,掰开月饼,自然就想到了挂在天边的半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团圆,总是那么的美好,让我们共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