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原文钊
本报通讯员 毕 晶
“好大的梨啊。”9月12日,记者在博爱县清化镇太子庄村维多维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看到,大片的梨树上挂满了比普通梨要大很多的晚秋黄梨。
“今年咱合作社大丰收,这梨一个个都这么大,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现在还不行,再过一个月,这些梨个个都能长到1.5公斤左右。”该合作社理事长张现平说。
“合作社种了多少梨,年收入咋样?”
“我们的梨树是2010年种的,一共105亩地,栽了1.2万棵,去年是第一年收,也就2万公斤吧。今年是第二年,预计收3万公斤没有问题。”张现平说,“梨的价格很稳定,每公斤12元左右,今年能卖30多万元吧。”
张现平说,梨树前5年是发育期,产量低,5年后才是丰产期。
沿着小路向梨园深处走去,记者随处都可以看到在树间套种的香菜和三五成群嬉戏的小鸡。
“你这里又种菜又养鸡?”
“是啊,现在的梨树枝低、叶疏,不影响套种蔬菜,我们在地里套种了35亩香菜,养了2000只鸡,也算搞个副业吧。”张现平说。
“这些副业收入咋样?”
“咱的鸡是散养的,它们只吃树林里的虫子,一般7个月才能成熟,所以价钱贵,和香菜加起来一年大概能卖20多万元吧。”张现平指着地里的鸡说,“等梨树长大了,不能种菜了,我就准备把鸡的数量增加到5000只。”
“套种套养会不会影响梨的品质?”
“不仅不会,而且还有好处。”张现平解释道,“俺这100多亩梨树都不打药,树林里的虫子鸡吃,鸡的粪便正好为梨树施肥。”
“那你这一年的收入可不少啊。”
“利润都给社员了,现在合作社入社社员119人,除了每亩地每年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外,在这里干活的社员每天还有40元到50元不等的工资。一年下来,社员们的收入都不少哩。”张现平说,“等梨树到了丰产期,土鸡养到5000只,咱社员们的收入会更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