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9月5日,《党报热线》以《“沙霸”怎能如此嚣张》为题,对龙源国际小区当地部分村民将业主装修用的水泥、沙子垄断销售,从而使得业主权益得不到保障一事进行了报道。近日,记者再次来到此小区暗访,发现市民所反映的问题依然存在,业主的正当权益未能得到保障。
9月15日下午,在该小区门口,记者看到有几堆沙子和水泥存放在小区路口,一男一女正往车上装水泥、沙子,准备运进小区。记者以业主的身份上前询问,想购买一些水泥和沙子。装沙子的妇女说:“我们负责的是二期工程的水泥和沙子,你是三期的业主,需要的话我现在就打电话叫人过来。”
“我们业主自己买沙子和水泥不行吗?”记者问道。
该妇女支支吾吾地回答,要自己买也行,但这地方他们的老板承包了,外边卖水泥、沙子的人一般为了“减少麻烦”,都不会进来的。该妇女还说,他们只管装卸、运送,钱都是老板收的。记者了解到,他们销售的水泥是480元一吨,沙子180元一立方米,而这个价格远远高于外边的售价。
来到三期工程某单元门口,记者向门卫打听这里有没有销售水泥、沙子的,该门卫二话没说,直接让人从门岗拿出一张名片,告知记者卖沙的人不在,需要的话,名片上有电话。
接过名片,记者发现上边没有姓名,只有两个手机号码和一些具体业务,醒目的是,在名片的右下方用红色字体标注着“三期”两个字。记者拨通名片上的电话,一男子告诉记者,如果需要水泥和沙子,提前打个招呼,他们好招呼工人,价格和之前那位妇女说的价格一样。当记者问到业主能否自己买沙和水泥运进来时,这名男子口气非常坚决地说:“外边人是进不来的,这里就是俺们村的地,俺们现在就是靠这个挣钱的。你在外边买点水泥和沙子,再找人背上楼,再请别人吃吃饭,也便宜不到哪去。”
恰巧此时,记者看到有一车沙子要卸车,便上前与卖主商量,想买一车水泥和沙子运进来,卖主说:“不干。”记者提议多加钱,卖主说:“加多少钱都不卖。”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卖主道出“实情”。原来,用这批水泥和沙子的业主和在此销售水泥、沙子的“沙霸”认识,别人要想买水泥、沙子就必须通过这里的“沙霸”。
卖主还说:“不卖给你,不是钱多少的事,这里都有‘包楼’的,我也不是这个村的人,不能坏了‘规矩’,影响人家的生意。”
和记者一起暗访的某业主,闻听此言,只得“自认倒霉”,为减少麻烦,只能被迫掏高价购买“沙霸”手里的水泥和沙子。这位业主很是不解:“我自己买的房子,自己花钱买水泥、沙子装修,和这些‘沙霸’有什么关系?‘我的地盘’为何我做不了主?”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此事,使业主的正当权益得到保障。本报还将继续关注此事。